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31 星期四 农历闰六月初七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70)
机构
(2)
政策
(222)
资讯
(4790)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304)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法律保护
2014.07.15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法律保护 王小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是五千年华夏文明凝聚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按照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或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的内容和形式及其有关的物品和劳动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在与大自然的相互融合过程中所产生的
传统文化
和传统知识不断传承、创新和积淀的成果...
查看更多
利用影视手段保护和开发“非遗”的启示
2014.07.15
论坛
利用影视手段保护和开发“非遗”的启示 巩盼盼 摘要:在大众又化传播的话境下,非物质又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和传承面临困境。一万面,利用民俗影视进行忠实记录是可行的万法,但其中凸现的司题仍值得我们思考。另一万面,影视民俗抽取了民俗的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播起推动作用。“非遗”的保护要借助影视手段面向大众,走出困境。 关键词...
查看更多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特色
2014.07.15
论坛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特色 韩小兵 喜饶尼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生效)在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时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2007年生效)则在其序言中阐明了文化多样性的历史意义:“在民主、宽容、社会公正以及各民族和各文化间相互...
查看更多
非遗不是传承人彰显名利的工具
2014.07.15
论坛
非遗不是传承人彰显名利的工具 近日,笔者参观了一个艺术博览会,除了书画作品外,泥塑、年画、刻瓷等琳琅满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各种非遗项目产品明码标价,引来了很多观众参观。如今,各种形式的非遗博览会很多,除了考虑经济和市场因素,这些展会究竟要给大众传达什么理念? 近十几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按照2011年颁布的《非遗法》,四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都被列入保护名录,在经费、场所、传播等方面得到相应的扶持。多地出现...
查看更多
谈西北丝绸之路的非遗保护
2013.09.10
论坛
谈西北丝绸之路的非遗保护 南宇 杨永春 非遗在变化冲击中境况堪忧 古丝绸之路东起中国古都长安,西经南亚、中亚直达欧洲。全长七千多公里,在中国有近四千公里。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开向世界的窗口,在这条道路上,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丝绸之路在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科技进步方面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应该回归“草根意识”
2013.09.05
论坛
“非遗”保护应该回归“草根意识”——兼论传统音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价值和地位杨民康 自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以来,中国国内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申报工作(后文简称“申遗”)也获得了全面开展。综观几年来举国上下一齐行动,已经投入大量人、财、物力的“申遗”实践,其工作可谓有得有失。其中的所“得”,亦即已经取得许多重大成绩的部分,目前已经见诸各类文件和报端。这里,仅就“申遗”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策略方针中暴...
查看更多
当前我国传统民间舞蹈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2013.09.05
论坛
当前我国传统民间舞蹈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思考马盛德 一、伪民舞现象的凸显 近年来,民俗、民间文化正在成为一种热潮。越来越多的人在民俗传统中寻找自己情感的寄托,在熟悉的民间文化中寻求精神的栖息地。各种民俗村落、边地文化旅游、民俗活动、传统庆典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在这种热潮中隐藏着一股“伪民俗”的暗流。这些伪民俗现象表现形态五花八门、名目繁多。有的为了功利目的任意添加、拼凑民俗事项,生硬地编造出一套在该地区根本不存在的、没有任何本土文化生态依据的民俗...
查看更多
“美丽中国”离不开“非遗表情”
2013.08.19
论坛
“美丽中国”离不开“非遗表情” 吴文科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美好愿景。虽然十八大报告对于这个问题的阐述是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部分,但按照科学发展观,发展是第一要义、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理论逻辑,这里所说的“美丽中国”建设目标,除了生态文明、山川秀丽,实际上也包括团结友爱、共同富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等内涵。 之所以这样理解,是由于“美丽中...
查看更多
警惕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三大误区
2013.08.19
论坛
警惕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三大误区郑 重 【核心提示】 科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秉承可持续发展观,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威胁子孙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群体而言,发展不仅意味着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条件,更意味着要关怀来源群体“人”的自身发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传承和持续发展。 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传统音乐、舞蹈、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在音乐、文化旅游、工艺美术、多媒体...
查看更多
从乞巧节到情人节
2013.08.12
论坛
从乞巧节到情人节——“七夕”在当代的蜕变 只要我们稍微关注一下身边的生活,就能发现,七夕节,这个历史悠久一度式微的传统节日在当前正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如果说传统社会中的七夕节主要是女子们表达美好愿望,乞巧(智)、乞美、乞子、乞夫的重要时刻,那么如今它正在成为具有婚姻、恋爱关系的男女双方表达爱情的要紧日子。简言之,七夕节目前正经历着从乞巧节到情人节的蜕变。 在文化交流频繁的情况下,西方的传统节日圣瓦伦丁节以“情人节”的名称与玫瑰花、巧克力、烛光晚...
查看更多
1
95
96
97
98
99
13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