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12)
机构
(2)
政策
(223)
资讯
(4736)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299)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纪念叶盛兰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2014.12.15
其他新闻
今年是京剧叶派小生艺术创始人、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京剧院开院元勋和艺术风格的奠基者之一——叶盛兰诞辰100周年。12月14日,由文化部、中国文联、全国政协京昆室主办,文化部艺术司、中国剧协、国家京剧院承办的纪念京剧大师叶盛兰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京昆室主任卢展工,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文化部部长蔡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以及文艺界...
查看更多
非遗戏曲剧种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4.12.09
其他新闻
“现在戏曲都在创新,编剧最好请莫言,不行就请当地的宣传部部长,导演最好请张艺谋,或者请话剧导演……结果这出戏顶多演两三场。”在12月6日于北京举行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剧种传承与保护学术研讨会上,著名学者田青的发言引起与会者强烈反响。 研讨会由文化部非遗司主办,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戏曲表演学会承办,旨在进一步研讨非遗戏曲剧种的历史沿革、名家名剧、行当流派等,推动非遗剧种及濒危剧种的挖掘、整理和抢救工作。 开幕式上,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马盛德、中...
查看更多
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天津开幕
2014.12.09
其他新闻
由文化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文化部艺术司、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承办的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11月10日晩在美丽的海河之滨天津开幕。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成其圣,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杨承志,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汤恒,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梅葆玖、李世济、李维康等出席开幕式。天津市副市长曹小红主持开幕式。 董伟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京剧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杰出代表,是最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的民族艺术瑰宝。中国京剧艺术节是我国规模...
查看更多
展会热潮能否给非遗带来持续热度
2014.12.05
专题报道
兔爷、毛猴、内画壶,京味十足;牙雕、潮绣、釉上彩,南韵风情。不同的手工艺品却都是精巧细致,同时这些手工技艺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非遗一词被提出到现在已有13年的光景,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非遗行列。 非遗嘉年华、非遗博览会、非遗手工艺品交易博览会,各种形式的非遗展览近年来频频现身于公众视野。然而非遗展览热能否带动非遗走向市场化?各类非遗展览能否真正宣传非遗的文化内涵?非遗展览能否改变目前的非遗现状?非遗...
查看更多
首个国家级非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揭幕
2014.12.02
其他新闻
“中国砚都”首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7日在广东肇庆市端州区华兴端砚厂揭幕,该基地由中国制砚艺术大师、“端砚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梁焕明创办。 梁焕明生于端砚雕刻世家,自小跟随父亲梁少芬学艺,自1978年始,师从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古砚鉴定专家曾土金学习古端砚的识别与鉴定,现为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端砚技艺)传承人。 记者了解,梁焕明先祖曾于清光绪年间在广州开懋隆砚铺,以技艺超群而蜚声四海,祖...
查看更多
天津非遗保护:融入创新设计 唤醒传统之美
2014.12.01
专题报道
开辟非遗高端之路 更新津门文化标签 说起一座城市,人们首先会想到这座城市的文化标签。那么,海河畔、塘沽口的天津有哪些文化标签呢?人们耳边可能会响起嘹亮的京韵大鼓,驰名八方的相声曲艺,眼前浮现街头热腾腾的煎饼果子、薄皮大馅的狗不理包子、酥软香脆的十八街大麻花,老美华、盛锡福是天津人身上“穿戴”出的老字号,风筝魏、泥人张是人们赏玩的工艺品……这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标签,渗透进天津人的衣食住行,让生活在天津的人更恬淡,也更容易满足。如今,这些文化...
查看更多
贵州傩文化,隐藏在面具后的世界遗产
2014.11.15
专题报道
在沿河县甘溪乡毛田村,傩面具是当地小孩喜爱的玩具。 没有上色的傩面具。 傩戏师傅说唱并举,令观者不禁颤栗而肃穆。 杨云霞的父亲杨承香在表演傩戏中的“报福”节目。 杨云霞雕刻的额拇指面具栩栩如生。 杨云霞在完成傩面具最后的工序—上色。 在贵州省东北角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傩戏是当地人祈福佑吉、除病消灾、镇宅、求子等不可或缺的元素。村寨里锣鼓齐鸣,傩戏师傅说唱并举,以极具威慑力的仪式驱鬼逐疫,令观者不紧颤...
查看更多
北路壮剧——壮族文化艺术的瑰宝
2014.11.15
专题报道
当马骨胡的弦子奏响,开场的锣鼓锵锵地敲起来,正在吃饭的会马上丢下饭碗,正在睡觉也会一骨碌爬起来……这被壮家人称为“土戏”且分外喜爱的民间戏剧,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田林)北路壮剧。在他们看来,北路壮剧唱的不止是生旦丑武,演的不止是悲欢离合,她身上流动的是壮族的血脉,每一句唱词都拨动着古往今来每一个壮家乡亲的心弦。 北路壮剧俗称“土戏”,清乾隆年间始现于田林旧州,是一种有着独特唱腔和表演程式的戏剧形式,以北路壮话咏唱,发展至今已有近...
查看更多
多国非遗“候选” 彝族火把节呼声高
2014.11.13
专题报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将于11月24日至28日在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本次会议将对包括中国彝族火把节在内的46个申请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进行审议。本期环球广角为读者介绍几项具有代表性的候选项目。 彝族火把节:东方狂欢节 火把节历史久远,自汉唐起,已沿袭了1000多年。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
查看更多
贵州雷山苗年节集中展示13项国家非遗项目
2014.11.04
其他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巡游。 “苗疆圣地”贵州雷山县2014苗年节开幕式。 11月3日,“苗疆圣地”贵州雷山县2014苗年节开幕,雷山县非遗传承人代表队集中展示了13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幕式上,由雷山县的10个代表队以及国内12个苗族代表队组成不同的文化巡游方队,身着绚丽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尽情展示自己的民族文化。其中,非遗传承人代表集中展示的苗族芦笙舞、铜鼓舞、苗族民歌、苗医药、苗绣、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
查看更多
1
399
400
401
402
403
474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