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19 星期六 农历六月廿五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66)
机构
(2)
政策
(222)
资讯
(4785)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305)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保护传统、接续文脉,我们一直在行动——文化部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回顾
2014.07.15
专题报道
编者按:“要加强对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
传统文化
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对
传统文化
的精辟论述。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在不同场合公开论述传统文...
查看更多
加强地方戏曲传承保护迫在眉睫
2014.07.15
专题报道
加强地方戏曲传承保护迫在眉睫 戏曲是我国独特的传统戏剧形式,也是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
的珍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大量农民工进城,地方戏曲呈现迅速消亡的趋势。在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提交了《要进一步重视加强地方戏曲的传承保护》的提案,呼吁各界共同关注我国地方戏曲的生存和发展。 “千百年来,戏曲不仅仅是我国民众主要的娱乐形式,也是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重要文化载体,地方戏曲是我们民族传承下来的最精粹的文化创造,是和人...
查看更多
政协委员问诊“非遗保护与传承”:须变“输血”抢救为“造血”经营
2014.07.15
专题报道
政协委员问诊“非遗保护与传承”:须变“输血”抢救为“造血”经营 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强调,“传承和弘扬优秀
传统文化
”。作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两会期间,这一话题特别是其中“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受到了诸多代表委员的共同关注。 规范管理,别让“非遗”沦为“卖唱的” “
传统文化
保护刻不容缓!”谈及这个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苏州评弹团副团长、非遗传承人盛小云感触良多。 “一些
传统文化
在申报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相应的保护措施没...
查看更多
同质化的文化创新不如不创新
2014.07.15
专题报道
同质化的文化创新不如不创新 “假如我们不把
传统文化
的根和魂保护好,只一味地讲创新,再过20年,我们的
传统文化
就像我们的城市一样了。”3月11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做客人民网,就
传统文化
保护与申遗热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田青是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长期以来一直强调保护,被称为“保守派”,对此,田青不以为意,他说,“我很自豪我是保守派,保护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何罪之有?”他坚持认为,每个城市都在创新,都在拆旧房子盖新房子...
查看更多
博物馆也要传承非遗
2014.07.15
专题报道
博物馆也要传承非遗 作为向公众开放的社会性机构,博物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逐渐成为人们在闲暇之余,进行自我发展与完善的主要场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已备案的博物馆总数已达到3866个,而且还在以每年新建100个的速度增长。 毋庸置疑的是,我国博物馆在展览、陈列、记录、保存、管理文物及相关文化事项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助于社会各界通过这些实物,了解相应的历史文化信息。但是...
查看更多
渗透到生活中的西藏非遗
2014.07.15
专题报道
渗透到生活中的西藏非遗 提起“西藏非遗”,人们不禁会想到博物馆、展览中那些玻璃窗后精美无匹的艺术佳作。作为西藏悠久历史文化析出的晶体,“非遗”已成为西藏的一张名片,西藏文化的“骨骼”。 然而,“非遗”的本质并不是如此“高大上”的,而是源于最琐碎而鲜活的生活之中,是西藏各族人民在千百年的劳动、发展过程中创造、传承并享用的宝贵财富,文明传承中不可剥离的载体。它不仅附着在精致的艺术品上,更渗透在西藏的人们的朝升夕落的“日子”里,浓缩在“衣食...
查看更多
端午节,我们应追寻什么
2014.07.15
专题报道
端午节,我们应追寻什么 端午佳节,粽子和赛龙舟一如往年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亲朋相约,齐聚一堂,除了品尝美食外,更多的则是促膝谈心、交流生活家常。 2008年起,端午节成为全民法定节假日。那时便有学者和媒体提出疑虑:“相比于春节、中秋节全家团圆的美好意义和清明节祭奠先人的情感追思,端午节显得极为单薄。许多人感慨:“端午节被忽视和遗忘了!” 过去的6年里,端午节的确越来越热闹,但是似乎也仅仅停留在一个为公众提供放松和消遣的假期。人们脑海...
查看更多
“非遗”如何保护?亚洲11国专家昆明支招
2013.11.21
其他新闻
“非遗”如何保护?亚洲11国专家昆明支招 传统市场不再,传承链条中断……在现代经济的冲击下,亚洲各国的“非遗”正在消失,不少传统技艺濒临消亡。2013年11月20日,来自柬埔寨、韩国、泰国、中国等11个亚洲国家的文化专家在第二届亚洲文化论坛上纷纷支招,分享“非遗”保护之道。 中国:增强文化自信和保护意识最重要 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和少英说,近年来,“非遗”保护掀起热潮,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根本目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举例称,丽江古城其...
查看更多
寻找浙江文化的入口和出口:"非遗"大美,拾"遗&quo...
2013.10.25
专题报道
寻找浙江文化的入口和出口:“非遗”大美,拾“遗”十年六幕大型畲族风情歌舞《千年山哈》。宋健浩摄 衢州新华小学学生举行“非遗”展演。徐元昌摄 自2003年10月24日被确定为全国“非遗”保护综合试点省份,浙江全省上下致力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历十年。 “世遗”上榜数居全国之首,“国遗”上榜数实现三连冠,兄弟省市将成绩斐然的浙江视为中国“非遗”保护的浙江“非遗”现象。对于这份成绩单,大家都很好奇。 为什么地域并不广阔,民族成分单一,工业化、市...
查看更多
非遗人的中国梦
2013.10.25
专题报道
非遗人的中国梦刘亚力 我国5000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但是我们不但没有享誉全球的中国礼物,而且老祖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燕京八绝等技艺岌岌可危。反观国外,为什么荷兰制作木鞋传统技艺没有丢失,反而发扬光大,把木鞋的销售做到了逾千亿美元呢?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执行理事长陈四光认为,中国礼物可以是通过
传统文化
技艺用现代设计语言把中国文化元素表达出来,这样不仅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中国礼物还能形成自己的品牌。 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1
409
410
411
412
413
47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