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们不把传统文化的根和魂保护好,只一味地讲创新,再过20年,我们的传统文化就像我们的城市一样了。”3月11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做客人民网,就传统文化保护与申遗热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田青是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长期以来一直强调保护,被称为“保守派”,对此,田青不以为意,他说,“我很自豪我是保守派,保护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何罪之有?”他坚持认为,每个城市都在创新,都在拆旧房子盖新房子,现在所有的房子盖得一模一样,同质化的文化创新不如不创新。
在谈到这几年突然出现的申遗热时,田青表示,全面看,申遗热不是坏事。与10年前社会公众不了解文化遗产相比,“这是一大进步”。短短10年间,我们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有39项,世界第一。还建立了从县级、市级、省级到国家级的四级保护目录体系,国家级名录已经批准了3批1219项。同时,还建立了一个传承人制度,以活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了15个生态保护区,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它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进行整体保护。
当然,也存在着重申报轻保护的问题。田青今年带来了一个提案,建议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列入地方官员的考核项目,“只有进入了官员的政绩考核,才能真正地落实,让地方重视这个事情”。
田青指出,中国30年走过欧洲国家200年才走完的历程,面临的巨大社会变革,不单中国历史上罕见,在整个世界史上都是罕见的。这些年,我们一心一意奔现代化,无暇旁顾。如果我们只知道往前奔,无暇驻足思考、无暇回眸眺望,我们可能走到哪儿去都忘了,更找不到来时之路了。
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该说是我们民族文化自觉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在现代化奔跑的过程当中必然要走的这一步,就是应该回头望一望。“我们的现代化不能够以中断我们传统文化作为代价,这是真正的文化自觉。”
田青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民族的DNA,对此应有敬畏之心。
(来源: 燕赵都市报)
(编辑:江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