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4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十一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70)
机构
(2)
政策
(222)
资讯
(4790)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304)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西藏宫廷歌舞――嘎尔鲁的前世今生
2010.04.02
专题报道
西藏宫廷歌舞――嘎尔鲁的前世今生毛继增阿里古格宣舞丁嘎甲谐拉萨朗玛 笔者满怀激情观赏了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西藏自治区的专场。整场演出的13个节目中,既有西藏人民人人能歌、个个善舞的甲谐、弦子、洛谐、山歌、果谐、锅庄,又有技艺高超、扬名雪域和南亚地区的热巴,还有庄严雄伟的仪式宣舞、西藏宫廷中的嘎尔鲁。整场演出,充满了西藏风情,洋溢着吐蕃神韵。虽然这只是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冰山一角,它却充分反映了西藏传统音乐舞蹈的多彩多姿,隽永魅力。笔者曾在美...
查看更多
西藏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演纪念百万农奴解放
2010.04.02
其他新闻
西藏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演纪念百万农奴解放 新华网拉萨4月1日电(记者德吉)1日晚,西藏各族各界群众近两千人观看了在拉萨举行的今年首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演,以庆祝西藏第二个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社文处副处长尼玛介绍,这台节目汇集了西藏12个入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名录的传统音乐和舞蹈类节目,6名国家和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近80名民间艺术团和业余文艺演出队演员参加了演出。此次演出将持续3天。 在今天的演出上,昌果卓舞(男子腰鼓舞...
查看更多
“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系列报道(八)
2010.03.29
专题报道
西藏自治区专场 “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系列报道(八) 前 言 西藏自治区是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大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西藏各族人民创造和传承了数量庞大、独具特色、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文化
宝库中一朵绚丽的奇葩,也是西藏
传统文化
的精华所在,命脉所在...
查看更多
粤剧经典名作走进大学校园
2010.03.24
其他新闻
粤剧经典名作走进大学校园 昨天,位于西丽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国际会议中心内,举办了一场形式新颖的粤剧讲座和演出活动,深圳粤剧团将粤剧这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带进大学校园,令现场来自大学城三所研究生院的中外教师与学生们大饱眼福。 活动中,中山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粤剧网主编朱钢教授作了题为《粤剧申遗成功》的精彩演讲。之后,来自深圳市粤剧团的两度“梅花奖”得主冯刚毅、红线女艺术传人苏春梅合演了名剧《晴雯补裘》。讲座与演出不断赢得师生阵阵热烈掌声,特别是来...
查看更多
《牡丹亭》不求投资回报
2010.03.23
其他新闻
《牡丹亭》不求投资回报 每个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剧。而中国人的高雅精致的艺术是什么?有人说是昆曲。 6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世界范围遴选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来自中国的传统戏曲―――昆曲出人意料地全票当选。 2004年冬天,新版全本《长生殿》进京公演,由苏州昆剧院排演的这部《长生殿》,总投资将近800万元,同时请来了获得过奥斯卡奖...
查看更多
“伪庙会”还要横行多久?
2010.03.11
专题报道
“伪庙会”还要横行多久? 庙会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是一个神圣的词,它是人为了感受神性的集会。而如今很多地方宣扬的“庙会”则属“伪庙会” 。 这两年春节,各地“庙会”新闻尤其多。今年北京,更是因为厂甸庙会移址陶然亭公园、圆明园办皇家庙会、地坛庙会30万元一个摊位等事件,庙会屡屡成为媒体争论的焦点。 庙会在今人的印象中,只剩下了攒动的人头和杂货小吃的叫卖,早已没了传说中的神采。之所以还受各地政府和某些人的青睐,或把庙会看作了春节的政绩工程, 或把收摊位...
查看更多
汉字 我们的精神家园
2010.03.11
专题报道
汉字 我们的精神家园 半坡刻画符号 刚刚逝去的2009年,在汉字的历史上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年份。这一年的11月16日,国家“十一五”重大文化工程――中国文字博物馆,在河南安阳震撼开馆。这标志着我国文字保护与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文字工作者,我特别感到高兴。如果有机会,希望大家都走走看看,亲身感受一下汉字五千年的文明。当我们涵泳汉字的历史长河,既“溯洄从之”,又“溯游从之”,才会真正体会到汉字的无穷魅力,无限风光。 今天我就...
查看更多
新时代清明怎么过?阎崇年:祭祀的内涵可丰富
2010.03.10
专题报道
新时代清明怎么过?阎崇年:祭祀的内涵可丰富 如何让过节不只是放假,而是成为广大群众感悟
传统文化
魅力、享受文化大餐的机遇?3月8日,北京市委宣传部举办“清明节文化论坛”,与会专家围绕如何挖掘忠义孝道等清明节
传统文化
内涵,传承与创新祭祀、踏青等各种传统礼仪形式,探索新的节日文化产业运营模式等问题建言献策。 著名学者阎崇年认为,祭祀仍然是清明活动的主要内容,只是祭祀的内涵可以更丰富,由单纯的“祭先祖”拓展为“祭先祖、祭先烈、祭先贤”。家族祖先需要祭奠...
查看更多
文化向上是提升 文化向下要惠民
2010.03.08
其他新闻
文化向上是提升 文化向下要惠民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新的一年,我们要更加重视和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文化
,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弘扬,吸收,建设,文化的任务是重的。什么是文化?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有一些判定可以达成共识,比如:文化是制度之母;文化是一个民族内涵的表达与精神的标志;文化的动态过程,是“以人化文,以文化人”,等等。文化的抽象力量就是软实力,文化的具象力量则是硬实力...
查看更多
今时元宵为何“闹”不起来?
2010.02.27
专题报道
今时元宵为何“闹”不起来? 岁月悠悠,今又元宵。与多年前的元宵节盛景相比,不少人感慨现在的节日气氛淡了许多。 据记者了解,元宵节不仅遇商家“冷脸”,而“闹”的氛围也渐行渐远。古时元宵夜“灯火阑珊”相当热闹,以“偷”为乐来过这一传统节日。 而今时元宵节的活动也可谓丰富多彩,但为何“闹”不起来?研究民俗的业内人士张炜称,元宵节要复兴,必须吸引最活跃的年轻人参与,为元宵节注入时尚、浪漫元素,并依靠商家的炒作,营造热烈的节日气氛。 元宵节遇商场“冷...
查看更多
1
428
429
430
431
432
47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