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21   星期四   农历闰六月廿八   
搜索
专题报道
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起步晚 速度快 成果大 问题多     “保护就是守旧,保护领域不存在创新。其实,有一种比‘山乡巨变’更震撼的东西,它叫‘亘古不变’。”    十年辛苦不寻常    2001年5月昆曲入围联合国“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当时国内对此还概念全无。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清楚地记得,昆曲入围“世遗”的消息在《光明日报》的一个角落发了一个豆腐块,同一天,日本“能乐”入围非遗的消息占据日本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显示了两国在认识上的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传承人难找引关注专家:不能把非遗当赚钱工具     今年6月9日是我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主题是“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6月8日,由广东省文化厅作为指导单位,南方日报社、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活力非遗”高峰论坛暨“活力非遗2013年度致敬人物”评选活动颁奖仪式在广州落幕。    红线女、李良辉、杨虾、杨焯忠、黄钦添、黄欧、唐桥辛二公、辜柳希、韩竞生、陈柏忠等1...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根与魂——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香港开幕     由文化部和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联合主办的2013“根与魂——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于6月6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隆重开幕。文化部副部长董伟、香港特区民政事务局署理局长许晓辉、香港特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冯程淑仪、贵州省文化厅厅长许明、文化部港澳台办副主任孙建华、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等出席了开幕式并观看了展览和演出。 ...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致辞   本网讯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颁奖仪式”于2013年6 月6日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隆重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徐建兵,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茜,副院长吕品田,非物...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要有底线    生产性保护主要是针对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部分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方式对具有生产性质和特点的非遗项目的保护十分有益。  34岁的残疾农妇兰和平身高只有1米,以前多次找工作被拒,只能和丈夫一同出去收废品,“每天只挣10多元,有时一分钱挣不到”。去年,通过政府免费培训,兰和平学到一手竹编技艺。现在她坐在家里搞竹编,每月能有1000多元收入。  兰和平是四川眉山市青神县南城镇百花村村民。她生活的改...
查看更多
论坛
敲响神性的大门——羌族羊皮鼓舞的探索 焦虎三    羌族民间歌舞,按表演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民间自娱性歌舞与宗教祭祀性歌舞两大类。根据流传区域的不同,祭祀性歌舞又可分为流行于杂谷脑河下游一带的“莫恩纳莎”(羊皮鼓舞)和流行于黑水河一带的“卡斯达温”(盔甲舞),这其中,尤以羊皮鼓舞最为著名。四川汶川县的羌族羊皮鼓舞2007年入选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西略阳的羌族羊皮鼓舞2011年9月入选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6月举行 发布会现场。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记者从5月20日在文化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国家非遗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国际培训中心承办,成都市文化局、青羊区政府和国际非遗博览园具体执行的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国际非遗节”),将于6月15日—6月23日,在四川成...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是“临终关怀”王玲瑛    比如兴教寺,如果把僧人的生活保护住了,既保护了建筑,又保护了文化空间,相当于保护了一个活的传统。中国的非遗保护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不一样,我们的保护是行政行为,比如京剧进校园传统武术进校园等。  “非遗”保护走过12年,如今进入“后申遗”时代  从西安兴教寺拆庙事件,学者解析我国非遗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是“临终关怀”  自2001年昆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始,中国非...
查看更多
论坛
陕西非遗保护传承与产业开发研究——以红拳为例    根据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陕西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创造了数量众多而又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就是植根于三秦大地的一朵奇葩。古老红拳表现出的群体性、区域性和民俗性,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传承陷入尴尬老艺人惶恐:百年之后何来传人? 严柳晴    最近,罗店彩灯传承人朱玲宝将多年的制作经验集结成册,编撰了一本读物,名叫《罗店彩灯》,装帧简单,也没有正规出版,只在罗店镇的中小学校小规模发放。老先生道出初衷:如果百年之后无传人,这本读物就是罗店彩灯留存于世的最后纪念。  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如今都活跃于世:黄杨木雕的传承人陈华明最近在长桥街道开班授课,江南丝竹的传承人阮弘在校园中组建乐团。这些民间艺人的心地坦诚:如果有年轻人愿承此业,愿无保留教...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