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18   星期五   农历六月廿四   
搜索
其他新闻
非物质:民族记忆的背影   非物质文化在传播上的特点让它们成为了“一个民族记忆的背影”,如果说现有的古迹遗迹是国家和民族在演变过程中留下的固化足迹,那么非物质文化则是民族的内心思想。一个民族的延续靠的是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延续,而非物质文化是其中最为隐秘和深层的部分,充分表达了一个民族的内在品质。  众所周知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现存只有华夏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其他三个古文明已经没有实质的踪迹可循,也许数千年前的神庙和宫殿依旧还可见遗存,但文明已经陷落,那些“死...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保护文化遗产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光明日报(钟文):为进一步了解、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和做法,更好地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国文化考察团近日对巴西、秘鲁、阿根廷三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考察。   巴西、秘鲁、阿根廷与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处于类似的发展阶段,在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等方面,都面临着一些共同或相似的问题。三国虽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但都比较重视文化遗...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公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了进一步增强政府立法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行政法规的质量,经报请国务院领导同意,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如有修改意见,请于2007年8月8日前,将书面意见通过邮寄或...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遗”不是摇钱树 破解“非遗”保护新课题          眼下,一股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热潮在涌动。但“热闹”的背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让人担忧――  “限时题目”有压力  2006年5月,安徽省19个项目进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3项省级“非遗”名录出炉、8人当选国家“非遗”传承人、数十位省级“非遗”传承人评出。  “安徽省‘非遗"保护起步较晚,2005年关于申报国家名录的第18号文件下发后基本才正式开始,”省非物质文...
查看更多
中国式申遗
2007.08.04
其他新闻
中国式申遗   一方面,全球化、现代化及经济一体化的挤压下,中国的传统文化濒临灭绝;另一方面,一个项目一旦被列为世界遗产,就会成为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突破口。当文化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时,便很可能出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短视逻辑,直接导致文化的边缘化,在无节制的利欲面前,即便博大精深,也不能避免其衰落的命运。如若任其发展下去,不要说需要保护的文化遗产会越来越多,就是中华文明整体“申遗”也不会出人意外。【现状】  在中国式申遗的框架中,各地申报的世界...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旅日华人欲拍摄日本“人间国宝”电视专题片   人民网旅游频道综合  由世侨会艺委会理事、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理事、旅日华人殷占堂,近期欲拍摄的反映日本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内容的日本“人间国宝”电视专题片即将启动实施。 “人间国宝”是日本对身怀绝技的艺术节和工艺大师的尊称。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国家的活宝贝。为了使这些“国宝”的传统技艺代代相传,从1955年起,日本政府就在全国各地不定期选拔和认定“人间国宝”,至今已被文部省认定的“人间国宝”,已达300多位...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应加强对贫困山区的文化遗产保护       当前,贫困山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对落后。我们建议从五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对贫困山区的文化遗产保护。  一是从摸清文化遗产家底入手。由于没有被及时发现并加以保护,一些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传统建筑、文化遗址损毁严重,一些靠口传身授加以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亡。  二是从加强法制建设入手,撑起文化遗产保护伞。法律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武器,但鉴于目前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我...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过不过七夕,原本不是个问题     8月19日是中国农历的七月初七,也叫“七夕”(又名“乞巧节”或“女儿节”)。传说中,一年到头两地分居的牛郎和织女,会在这天相会鹊桥。在中国为数众多的传统节日中,七夕无疑是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    然而,“端午申遗风波”给国人带来的刺痛,情人节遍地盛开的玫瑰以及春节里听不见的鞭炮都在提醒着我们,这个“七夕”,注定又要被蒙上一层弘扬传统文化,拯救民族遗产的道德面纱。这层面纱,还曾被赋予官方色彩,在文化部去年公布的首批国家非...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夯实民间舞蹈传承人基础      中国文化报(白洁):民间舞蹈是人们自发创造的艺术形式,它以身体的动态直接传承和体现了民族的传统文化。56个民族的民间舞蹈绚丽丰富,令人炫目。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其实质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传承“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民族文化精神,传承中国文化风格和各民族的审美情趣。    民间舞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自身特点:其一,民间舞蹈的群众普遍参与性。我国的民间舞蹈多是大型的、广场性的、群众广泛参与的民...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科技之剑保驾“非遗”           中国文化报(叶婧瑜):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所带来的社会变化在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的同时,也给其保护和传承带来新的机遇。在当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科技应用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呢?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学者。    与有形的文化遗产不同,大多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托人而存在,以声音、形象、技艺为表现形式,靠口传心授传承,这就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非常脆弱,稍有不慎就有消失的危险。    科技手段很早...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