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7   星期六   农历四月二十   谷雨 谷雨
搜索
弋阳腔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弋阳县      弋阳腔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南宋中期,兴起于浙江的南戏经信江传入江西,在弋阳地区结合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于元末明初孕育出一种新的地方声腔弋阳腔,与昆山腔、余姚腔、海盐腔并列为当时的四大声腔。弋阳腔以弋阳为中心,主要在江西省内的贵溪、万年、乐平、鄱阳、浮梁、上饶等一些地区传承延续,明代前中期曾流布及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及北京等地。   弋阳腔剧目分连台大戏和传奇本两大类,前...
查看更多
潮剧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云霄县      潮剧又称“泉潮雅调”、“潮音戏”、“白字戏”等,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流布于福建漳州和广东潮汕地区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和东南亚的华人聚居地区。漳州云霄县是潮剧的主要流行地,清末至民国期间,非常兴盛,涌现出锦秀春、永正兴等三十多个潮剧职业班社。   潮剧集诗、歌、舞、戏于一体,表演美妙传神,《杨令婆辩十本》与《扫窗会》、《闹钗》三个潮剧传统锦出戏被誉为“三块宝石”。潮剧采用闽南及...
查看更多
昆曲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      昆曲又称昆腔、昆山腔、昆剧,是元末明初南戏发展到昆山一带,与当地的音乐、歌舞、语言结合而生成的一个新的声腔剧种。明代初年在昆山地区形成了“昆山腔”,嘉靖年间经过魏良辅等人的革新,昆山腔吸收北曲及海盐腔、弋阳腔的长处,形成委婉细腻、流丽悠长的“水磨调”风格,昆曲至此基本成型。梁辰鱼将传奇《浣纱记》以昆曲形式搬上舞台,使原来主要用于清唱的昆曲正式进入戏剧表演领域,进一步扩大了影响。万历年间,昆曲从江浙一带逐渐流播到全国...
查看更多
昆曲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      昆曲又称昆腔、昆山腔、昆剧,是元末明初南戏发展到昆山一带,与当地的音乐、歌舞、语言结合而生成的一个新的声腔剧种。明代初年在昆山地区形成了“昆山腔”,嘉靖年间经过魏良辅等人的革新,昆山腔吸收北曲及海盐腔、弋阳腔的长处,形成委婉细腻、流丽悠长的“水磨调”风格,昆曲至此基本成型。梁辰鱼将传奇《浣纱记》以昆曲形式搬上舞台,使原来主要用于清唱的昆曲正式进入戏剧表演领域,进一步扩大了影响。万历年间,昆曲从江浙一带逐渐流播到全国...
查看更多
昆曲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      昆曲又称昆腔、昆山腔、昆剧,是元末明初南戏发展到昆山一带,与当地的音乐、歌舞、语言结合而生成的一个新的声腔剧种。明代初年在昆山地区形成了“昆山腔”,嘉靖年间经过魏良辅等人的革新,昆山腔吸收北曲及海盐腔、弋阳腔的长处,形成委婉细腻、流丽悠长的“水磨调”风格,昆曲至此基本成型。梁辰鱼将传奇《浣纱记》以昆曲形式搬上舞台,使原来主要用于清唱的昆曲正式进入戏剧表演领域,进一步扩大了影响。万历年间,昆曲从江浙一带逐渐流播到全国...
查看更多
昆曲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      昆曲又称昆腔、昆山腔、昆剧,是元末明初南戏发展到昆山一带,与当地的音乐、歌舞、语言结合而生成的一个新的声腔剧种。明代初年在昆山地区形成了“昆山腔”,嘉靖年间经过魏良辅等人的革新,昆山腔吸收北曲及海盐腔、弋阳腔的长处,形成委婉细腻、流丽悠长的“水磨调”风格,昆曲至此基本成型。梁辰鱼将传奇《浣纱记》以昆曲形式搬上舞台,使原来主要用于清唱的昆曲正式进入戏剧表演领域,进一步扩大了影响。万历年间,昆曲从江浙一带逐渐流播到全国...
查看更多
昆曲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昆曲又称昆腔、昆山腔、昆剧,是元末明初南戏发展到昆山一带,与当地的音乐、歌舞、语言结合而生成的一个新的声腔剧种。明代初年在昆山地区形成了“昆山腔”,嘉靖年间经过魏良辅等人的革新,昆山腔吸收北曲及海盐腔、弋阳腔的长处,形成委婉细腻、流丽悠长的“水磨调”风格,昆曲至此基本成型。梁辰鱼将传奇《浣纱记》以昆曲形式搬上舞台,使原来主要用于清唱的昆曲正式进入戏剧表演领域,进一步扩大了影响。万历年间,昆曲从江浙一带逐渐流...
查看更多
昆曲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      昆曲又称昆腔、昆山腔、昆剧,是元末明初南戏发展到昆山一带,与当地的音乐、歌舞、语言结合而生成的一个新的声腔剧种。明代初年在昆山地区形成了“昆山腔”,嘉靖年间经过魏良辅等人的革新,昆山腔吸收北曲及海盐腔、弋阳腔的长处,形成委婉细腻、流丽悠长的“水磨调”风格,昆曲至此基本成型。梁辰鱼将传奇《浣纱记》以昆曲形式搬上舞台,使原来主要用于清唱的昆曲正式进入戏剧表演领域,进一步扩大了影响。万历年间,昆曲从江浙一带逐渐流播到全国...
查看更多
纳孜库姆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纳孜库姆是维吾尔族男子舞蹈,多在婚礼、喜庆节日和麦西热甫等娱乐场合表演。主要流传于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带的吐鲁番市、鄯善县、托克逊县,以及哈密市、库车市、和田市等地,在天山南北的其他维吾尔族居住区也有流传。“纳孜库姆”一词源于波斯语“纳祖苛”或“纳祖库姆”,在现代维吾尔语中有“精致”“和善”“秀丽”等意。 纳孜库姆舞者人数不限,单人、双人、多人均可。乐队与众人围坐成圈。伴奏由四首乐曲组成,通常前两首先跳赛乃姆舞蹈,第三首《阿秀巴格达》开始跳纳孜库姆。这部分舞者...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玉树武士舞是流传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一种民间舞蹈,藏语称“锅哇”。“锅”在藏语中指兵器,“哇”指舞者,意为持兵器的舞者。多数藏族民间舞蹈可分为两种,一是百姓生活中自娱自乐的民间舞蹈,二是寺庙中僧侣表演的“羌姆”。而锅哇不同,是由民间艺人表演、寺庙宗教乐队伴奏的一种较为特殊的民间舞蹈,是民间舞蹈与寺庙文化在艺术上的结合。 锅哇主要流布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结古镇,与之相连的称多县也有表演传统,属地域性的群体传承。锅哇每年开春时在结古寺举办的庙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