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彝族火把节
2017.07.17
专题报道
图1 赫章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火把节古时又称星回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就是上半年的过年日,因此又称过大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云南楚雄、贵州赫章县和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最隆重、最盛大、最富有民族特征的节日。上述三地的彝族火把节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2 凉山彝族火把节(来源:网络)图3 楚雄彝族火把节上的祭祀活...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工作站成立仪式现场7月10日,经文化部研究批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驻广东潮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成立仪式在潮州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陈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陈杭,潮州市市委书记刘小涛、市长殷昭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院长、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院长李当岐,广东名瑞集团董事长蔡民强,以及纺织服装品牌企业代表,潮州传统工艺生产企业代表,潮州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共同出席了成立仪式。仪式由广东省潮州市副市...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特色油纸伞工艺品展现婺源传统文化底蕴。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制图:鲁元珍丝绸、陶瓷、漆器上的美工图案,雕塑摆件、民族服饰中的精美设计,无不体现着我国传统工艺的审美智慧。然而,当前我国传统工艺仍面临保护乏力、后继乏人的问题,也在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过程中面对诸多挑战。近期,“振兴传统工艺”被纳入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如何让优秀传统工艺继承和发扬下去?如何让它们与现代生产生活更好地融合?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和探索中寻找答案。1、传统工艺体现并呼唤“工匠精神”  案例...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云南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26个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积累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云南省非遗保护工作得到迅速发展。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奋战在全省非遗保护工作一线,一方面,积极推进保护计划的实施,多措并举,为非遗的传承传播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不忘初心,牢记非遗生命力的来源与...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图为瑟宾节上的“抢枢”比赛  这是一片美丽富饶的沃土,千百年来,哺育着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繁衍生息、发展壮大;  这是一方星光璀璨的苍穹,从古至今,草原游牧、森林狩猎、渔猎及农耕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交融汇集、熠熠生辉;  这是一道祖国北疆的亮丽风景线,各民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保护传承发展,各民族兄弟在这里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这就是呼伦贝尔,一个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一方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美丽幸福的沃土……  文化...
查看更多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王吉祥,研究馆员,历任辽宁省群众艺术馆副馆长,辽宁省群众文化学会副会长,辽宁省艺术研究所书记、副所长,现任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论坛
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是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从汉代开始,经过精英阶层和农民阶层的双重建构,已发展成为中国特有的时序体系,不但是科学的时间节点,更是劳动人民赖以生存的时间指针,在自然的发展规律和人的生命节律之间,取得了一种交织的平衡,因此,又被称为“抽象化的简明物候历”。它包含简短的48个字,与其说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主动创造,毋宁说是大自然自我循环的内在选择,体现出...
查看更多
论坛
    近年来,“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短语备受关注。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层面下发的以促进文化传承为主题的政策文件中,与戏曲艺术直接相关的,莫过于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    2017年的春夏之交,中央各部委又相继出台了三个重要文件:由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实现戏曲进乡村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解决农民看...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更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湖南省2016年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该《实施办法》颁布一年来,全省各地建立健全非遗保护传承法制体系,加快推动非遗走进生活、走向市场,使非遗的保护传承循规而行。    如何有效地让非遗融入普通民众生活,满足群众对非遗的需求?怀化市探索将非遗与节庆活动相结合,通过举行如靖州芦笙节、通道大戊梁歌会、会同神龙裸祭、通道萨岁节、沅陵花朝节等文化节...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让每一位绣娘养着鸭、抱着娃、绣着花,就能拥有体面的收入。”15年前,夏华第一次带领设计团队走进黔西南的深山,看到世世代代生活在山寨里淳朴的绣娘后,便对自己许下了这样的诺言。如今,作为聚焦传统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手工坊创始人,夏华实现了最初的梦想。 中国手工坊创始人夏华  让绣娘在原生态环境下传承技艺  在6月5日-10日历时一周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上,一场以“依文•永不遗失的绣梦”为主题的时装秀,让海内外观众领略到了布依族刺绣的魅力...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