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12)
机构
(2)
政策
(223)
资讯
(4736)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299)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1.09.06
其他新闻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取得阶段性成果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文化部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自2007年6月9日成立以来,福建在没有任何可参照模式的情况下,边实践边总结,经过4年努力,逐步形成了“保护是基础,传承是核心,交流是载体,研究是关键,分类是重点”的工作思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包括福建下辖的泉州、漳州、厦门三市,境内人口1390多万,面积2.52万平方公里。这里比较完整地保留了闽越文化、古代中原...
查看更多
新时期戏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观察(上)
2011.09.06
论坛
戏曲教育的布局之困 ——新时期戏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观察(上) 蒯小棣 编者按:新世纪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人们对
传统文化
的认识出现了理性的回归。中华民族的优秀
传统文化
,正逐步得到振兴和弘扬。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强,戏曲艺术迎来了新的繁荣和发展机遇。 然而,尽管形势大好,戏曲教育事业的现状却并不乐观。近年来,戏曲教育始终面临比较严重的困难:生源滑坡、师资紧缺、培养艰难、毕业生出路不畅等难题,一直困扰着戏曲类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特别...
查看更多
王文章: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保护非遗创举
2011.09.06
其他新闻
王文章: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保护非遗创举 为总结交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做法和经验,研究探讨目前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规律和途径,进一步明确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思路,落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措施,努力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向新的阶段,8月22日,文化部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召开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现场交流会。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出席并讲话。青海省副省长张建民出席并致辞...
查看更多
王文章: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保护非遗创举——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现场交流会上讲...
2011.09.06
重要论述
为总结交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做法和经验,研究探讨目前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规律和途径,进一步明确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思路,落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措施,努力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向新的阶段,8月22日,文化部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召开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现场交流会。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出席并讲话。青海省副省长张建民出席并致辞。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程中,坚持整体性保护...
查看更多
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保护非遗创举
2011.08.30
专题报道
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保护非遗创举 为总结交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做法和经验,研究探讨目前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规律和途径,进一步明确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思路,落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措施,努力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向新的阶段,8月22日,文化部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召开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现场交流会。文化部副部长王文...
查看更多
首批生态(社区)博物馆示范点公布
2011.08.26
其他新闻
首批生态(社区)博物馆示范点公布 8月23日在福建福州召开的全国生态(社区)博物馆研讨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宣读了《关于命名首批生态(社区)博物馆示范点的通知》,浙江省安吉生态博物馆、安徽省屯溪老街社区博物馆、福建省福州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广西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贵州黎平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被命名为首批生态(社区)博物馆示范点。 生态(社区)博物馆是一种通过村落、街区建筑格局、整体风貌、生产生活等
传统文化
和生态环境综合保护和...
查看更多
缂丝,寻找一段走失的民族精神
2011.08.25
专题报道
缂丝,寻找一段走失的民族精神缂丝艺人王玉祥指导王浩然制作缂丝作品。 王浩然,江苏南通人,缂丝工艺传承人王玉祥之孙,传统纺织研究者。 离开北京已经几个月了,像大多数
传统文化
传承人一样,27岁的王浩然也在纠结与矛盾中。 一方面,他们需要成功的市场运作,让更多人认可
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技艺,将传统的灿烂更充分地释放出来。 但,你只能选择其中之一。这意味着,你将抛弃也许是更好的那个选择。 这不是一个能十年磨一剑的时代,各方面的压力与...
查看更多
贵州将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网络
2011.08.23
其他新闻
贵州将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网络 具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贵州省,将通过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体系,确保
传统文化
得到有效传承。 贵州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苗族吊脚楼、侗族鼓楼、风雨桥、傩戏、侗族大歌等。目前,贵州省已经建立了多个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村寨博物馆,正在将黔东南州申报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记者从贵州省文化厅了解到,自2007年以来,国家相继设立了11个国家...
查看更多
13家老字号回迁 老字号如何焕发新光华
2011.08.23
专题报道
13家老字号回迁 老字号如何焕发新光华 全聚德、都一处、月盛斋、大北照相馆、一条龙、便宜坊……这些具有上百年乃至几百年历史的老店,是我国传统商业文化的瑰宝,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传承了下来,至今在北京城赫赫有名。 但更多的老字号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各地硕果仅存的老字号,也面临着如何面对日渐年轻的新客户群体、如何推出与时俱进的新产品的挑战。 近日,在中华老字号发展前门论坛上,众多研究老字号的专家和老字号企业的当家人,共同探讨“老字号如何焕...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把精神的“文物”留住
2011.08.19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把精神的“文物”留住 苑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分会会长。1958年出生,男,山东省齐河县人。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民俗学博士。工作以来主要从事民俗学、文化遗产学、韩民族文化源流及昆仑文化研究。1990~ 1992年受东京都立大学邀请,任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客座研究员,从事中日韩远古文化比较研究,兼东京都立大学人文学院非常勤讲师;1994~1995年赴韩,受韩国国际交流财团邀请...
查看更多
1
652
653
654
655
656
74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