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12)
机构
(2)
政策
(223)
资讯
(4736)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299)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象棋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棋院 象棋历史悠久,是中国
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和亚洲乃至世界很多地区都有象棋爱好者,是一项普及性比较高的传统智力竞技游戏。棋盘中的九宫象征皇宫,代表皇帝的帅(将)及代表皇帝身边近卫的士只能在九宫中活动,代表大臣的象(相)则只能围绕九宫行走,代表战士的兵(卒)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这种布局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其对弈过程有教导、学习古代战争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前进,承载中国
传统文化
的象棋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鲜...
查看更多
象棋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棋院 象棋历史悠久,是中国
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和亚洲乃至世界很多地区都有象棋爱好者,是一项普及性比较高的传统智力竞技游戏。棋盘中的九宫象征皇宫,代表皇帝的帅(将)及代表皇帝身边近卫的士只能在九宫中活动,代表大臣的象(相)则只能围绕九宫行走,代表战士的兵(卒)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这种布局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其对弈过程有教导、学习古代战争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前进,承载中国
传统文化
的象棋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鲜明的竞技特...
查看更多
邢台梅花拳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邢台市 梅花拳流行于冀南邢台广宗、平乡和威县一带,以广宗、平乡两县为主。据《广宗县志》和《平乡县志》记载,梅花拳在明末清初传入当地。它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招术,文武双修,不断发扬光大,先后出现邹宏、景廷宾等著名拳师。 梅花拳的组织形式分文场和武场两部分,文场领导武场。文场领导层侧重研究集“三教”学说精义的文理,负责管理拳内事务;武场弟子通过武功锻炼体悟拳理拳法。武功锻炼的层次和形式分为架子、成拳、拧...
查看更多
太极拳(李氏太极拳)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李氏太极拳系由清直隶武清城(今天津市武清区)人李瑞东融各门武学精髓所创的太极拳流派。该流派初编于皇宫,称“府内拳”,后以天津市武清区为中心,在京津冀及其他北方地区流传。 该拳以天地人三才定位,衍天地人“三盘拳”法,即天盘拳(七星如意拳)36式,地盘拳(八法奇门拳)72式,人盘拳(太极五行捶)108式。三盘相合,天盘拳应36天罡,合36星宿;地盘拳以地化四方而成八卦之象,并以诀名势;人盘拳以天地交感先生气候后生四季而成四节,其道合河洛之理,大衍之数。其短拳辅...
查看更多
太极拳(吴氏太极拳)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吴氏太极拳是起源并流传于北京市大兴区的一个太极拳流派。吴式太极拳创始人为全佑。19世纪末,全佑先后师从杨露禅和其子杨班候学练大小架太极拳,经多年精心苦练,逐步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特点的中架式太极拳,为吴式太极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全佑的弟子王茂斋、全佑之子吴鉴泉等人经过多年精研将其定型,并世代传承。 吴氏太极拳包括太极桩功、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太极推手、太极散手、祛病健身小功法等多方面内容。其特点为中正安舒、不纵不跳、不打不发、轻柔缓慢、松静自然、紧凑舒伸、圆活...
查看更多
少林功夫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登封市 少林功夫是指在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的,以佛教神力信仰为基础,充分体现佛教禅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修习的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个
传统文化
体系。 少林功夫具有完整的技术和理论体系,它以武术技艺和套路为表现形式,而以佛教信仰和禅宗智慧为文化内涵。 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的少林寺是少林功夫依存的文化空间。少林功夫伴随着少林寺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不断丰富完善,由最初保卫...
查看更多
中幡(建瓯挑幡)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建瓯市 中幡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主要分布在今河北省香河县、正定县和福建省建瓯市。它源于唐宋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幡由幡杆、伞、旗子、幡面和铃铛等组成,十几个套路,五十多个动作,集造型、亮相等各种高难度技巧于一身,具有一定的娱乐性。 建瓯挑幡是福建省建瓯市独特的民间
传统文化
艺术遗产。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把将士带回的军旗捆在长竹竿头挥舞,以表达对壮烈捐躯弟兄的怀念。从此,军中每年均以此礼节告...
查看更多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阿依特斯有“撷取精华”、“精选”、“集萃”之意,它是哈萨克族曲艺形式的一种,属劝喻歌性质。它在哈萨克谚语、格言、诗歌和其他文艺作品中撷取精华,而后配上曲调进行演唱。阿依特斯发展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在甘肃省的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塔城、阿勒泰)及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等哈萨克族聚居区。 阿依特斯演唱时有单人冬不拉和库布孜从...
查看更多
新疆曲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新疆曲子是汉、哈、回等民族群众共创共演的一种曲艺形式,主要流传于乌鲁木齐、哈密、吐鲁番、伊犁等汉族、回族、哈萨克族聚居地,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将陕西曲子、青海平弦、兰州鼓子和西北等地的民歌俗曲同新疆多民族音乐艺术相融合,形成了一种风格独特的艺术样式。 新疆曲子的曲目按内容可分为雅、俗两大类,按表演行当可分为文戏曲子和武戏曲子,按音乐结构则可分为越调和小调。它以坐唱为主,既能在...
查看更多
新疆曲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 新疆曲子是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曲艺品种,俗称“小曲子”,孕育形成于清代晚期,陕西“曲子”(越调)、兰州“鼓子”(鼓子调)、青海“平弦”(平调)及西北等地的其他民间俗曲传入新疆后,受新疆汉语方言字调的影响,并与新疆多民族音乐艺术相融合,逐渐形成新疆曲子。这种由汉、回、锡伯等民族群众共创共演的曲艺品种,主要流传分布于北疆沿天山一带的昌吉州八县市、乌鲁木齐、石河子、沙湾、伊宁、霍城、察布查尔和东...
查看更多
1
480
481
482
483
484
74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