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1   星期日   农历四月十四   立夏 立夏
搜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象牙浅刻又称“象牙线刻”“平刻”,简称“牙刻”,是传统象牙雕刻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州象牙浅刻的传承集中在江苏省常州市,是一种与书画艺术相结合的文人雕刻,精髓在于“刻”。它以金属平刀、钩刀为工具,在象牙器具表面作毫米深浅的阴线刻画与刮琢,再用毛笔舔水墨、颜料对凹处进行填染而形成画面,是承载传统文化、体现江南特质的传统工艺美术。 常州象牙浅刻最早出现在清代,当时一些留青竹刻艺人同时进行象牙浅刻的创作。清末,常州人马志洪(字啸山)承祖上基业,在常州及全国各地兴...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浦江县      浦江是浙江乃至中国最早流行剪纸的地区之一,进入清代以后,地方戏曲在浦江空前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浦江乱弹,受其影响,出现了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浦江戏曲人物剪纸,经长期发展,形成一种风格独特的剪纸类型——浦江剪纸。民国以来,浦江剪纸行业产生了十几位代表人物,先后传承,技艺相沿至今。浦江剪纸情调高雅,图案优美,风靡江南一带,逐渐成为南方剪纸的重要风格流派和典型代表。   浦江剪纸造型独特,手法多样,阴剪阳镂兼施...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周化一魔术是流传于陕西省及西北地区的传统幻术流派。周化一,艺名周吉胜,1907年出生于辽宁沈阳,13岁拜张象晨为师,15岁因演出大戏法“八仙上寿”声名远扬。他在1938年创办化一魔术研究社,此后又组织兄弟魔术团,在东北、华北演出多年,并于1952年创建陕西周化一魔术团,结束了陕西省内长期以来魔术表演只有江湖艺人撂摊卖艺,而没有正规表演团体的局面。 周化一魔术团上演了《水火凉亭》《罗圈变化》等一批让人称奇的大型舞台魔术节目,吸引全国众多团体前来考察与学习。受...
查看更多
武汉杂技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武汉杂技,是在荆楚民间杂技基础上汲取各派杂技精华而形成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流布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市地处“九省通衢”,历来是长江流域传统杂技荟萃的中心。武汉杂技不仅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荆楚特色,深受大众喜爱。 武汉杂技的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清嘉庆、道光年间,民间杂技艺人到武汉卖艺,后逐步形成班社进入舞台演出;1912年到1949年,汉口民众乐园(新市场)雍和厅成为杂技表演中心,每天轮换演出杂技节目20多个,后来表演的杂技团体有50多个,有12个以著...
查看更多
蒙古族驼球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蒙古族驼球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等地,是蒙古族节庆与文化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通过两阵对垒、乘驼击球、追逐争抢、以分取胜的竞技性传统体育项目和对抗性运动,要求人驼配合,球员既要善于驾驭骆驼,又要有娴熟的击球本领。 乌拉特系蒙古族部落中的一支,17世纪中叶由呼伦贝尔西迁至今日的乌拉特草原,游牧于阴山南北麓及黄河北岸。当地牧民驯养骆驼,起初主要用来驮运,后来在走亲访友的追逐游戏中形成赛驼活动。之后在祭敖包、办庙会及那达慕等群体活动中增设了...
查看更多
花毽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青州市      花毽亦称“踢花毽”或“踢毽子”。青州花毽主要分布于青州市,而今扩展到潍坊市。平时以踢毽子健体强身,比赛时以踢毽花样多少、难度高低、时间长短、动作优美程度为考核标准。   青州花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青州已盛行蹴鞠(踢球)之类的游艺活动。蹴鞠逐渐演化为蹴毛丸,进而演化为踢毽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青州花毽在制作技艺与踢弄技艺两个方面都有丰厚积累。   青州花毽品种丰富,无论是游艺毽、健...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玉树地区赛马会是当地传统的游艺活动之一,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吐蕃盛世,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如今玉树地区无论祭山敬神、迎宾送客还是举办婚事,逢到喜庆都要举行赛马会。   传统的玉树赛马会每年7月下旬至8月初在扎西科草原举办。赛马会以燃柏煨桑这一敬天祭神的古老习俗拉开序幕,之后便是宗教仪仗队、歌舞表演队、马队的入场仪式,主要内容包括跑马射箭、乘马射击、跑马拾哈达、跑马倒立、跑马悬体等,此外还有远距...
查看更多
心意六合拳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周口市      心意六合拳流布于河南省漯河、周口市等地,是我国传统的内家拳之一,是中华武术的瑰宝。明末清初,河南洛阳马学礼遇一隐士传授此拳,其得意弟子马三元是漯河市临颖县繁城镇人氏,由此,数百年来此拳在漯河、周口一带世代相传。   心意六合拳的动作快而刚猛,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技击性强,数百年来被拳家视若珍宝,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   心意六合拳的练法有定式和动式两种,其内容主要有:心意把、十大形、四把捶、六合刀、六...
查看更多
心意六合拳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漯河市      心意六合拳流布于河南省漯河、周口市等地,是我国传统的内家拳之一,是中华武术的瑰宝。明末清初,河南洛阳马学礼遇一隐士传授此拳,其得意弟子马三元是漯河市临颖县繁城镇人氏,由此,数百年来此拳在漯河、周口一带世代相传。   心意六合拳的动作快而刚猛,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技击性强,数百年来被拳家视若珍宝,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   心意六合拳的练法有定式和动式两种,其内容主要有:心意把、十大形、四把捶、六合刀、六...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      沙力搏尔式摔跤是卫拉特蒙古族独创并保留至今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是乌日斯那达慕盛会中体育比赛的主要项目之一,是蒙古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沙力搏尔式摔跤在阿拉善盟各苏木镇和新疆、青海、甘肃的部分蒙古族聚居的地区广为盛兴。   根据世代相传的“朝力布尔”系法和出土的匈奴时期的文物图案以及《江格尔英雄传》记载证明,沙力搏尔式摔跤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沙力搏尔”一词是裤子的意思。沙力搏尔式摔跤...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