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专题报道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出台颁布,要求各级文化部门要建立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档案,并对其履行传承职责情况开展督查、评估,实行动态管理。该《办法》的出台实施,表明广西对非遗传承人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近年来广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中不断提升,硕果累累的缩影。  保障措施:经费机制双管齐下2003年起,自治区人民政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以每年10%的幅度递增,自治区本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查看更多
要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第13届常会于2018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召开。当地时间11月28日下午,委员会经过评审,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下简称“代表作名录”)。 图1 会议现场 图2 会议现场 藏医药浴...
查看更多
论坛
    作为纪实性的内容产品,纪录片不仅要为受众提供审美享受,更要提供美好的人文愿景与丰厚的文化内涵。纪录片以其真实、客观的记录形式、忠实事物原貌的表现手法,将人、事、物用影像“留存”下来的特长,在文化遗产的记录与传播中拥有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  近年来,记录和传播“非遗”的优秀纪录片作品越来越多。《我在故宫修文物》《了不起的匠人》《舌尖上的中国》等作品助力“非遗”更鲜活地“飞入寻常百姓家”,激发了观众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提升了大众对文化遗产传承和...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刺绣《玉兰飘香》在11月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主会场迎宾大厅有一幅名为《玉兰飘香》的苏绣屏风,引起现场嘉宾的广泛赞誉。 这幅苏绣作品的外框整体尺寸达到了12.5米长、4.7米高,画面背景为湛蓝色,主体包括500朵姿态各异的玉兰花和9只和平鸽,取自著名画家董希源专为此主题而创作的画作,表达了“玉兰飘香,广迎天下客”的主旨,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首,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东方明珠”,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中国...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11月13日一大早,华州皮影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薛宏权已经开始为第二天的第八届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重头戏——“文化陕西”(香港)旅游推介会做准备。   “不能误了陕西的大事。”薛宏权告诉记者,“这也是展示咱们民俗文化的好机会。”   这已经不是华州皮影戏第一次出现在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了。随着陕西对外开放步伐的持续加快,剪纸、皮影、泥塑等传统民俗文化不断走出去,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展示三秦大地厚重的文化,吸引众多游客到陕西、到它们的故乡“探秘...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会展现场人气火爆浙江非遗传承发展金华案例馆博览会(工艺周)入口 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 会展现场人气火爆 传统工艺与生活方式主题馆  第十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杭州工艺周)(以下简称“博览会(工艺周)”)于9月19日至23日在杭州成功举办。博览会(工艺周)主展馆展览面积达1万平方米,共有来自中东欧16个国家和我国28个省区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共220个项目、350个传承人参加。前后5天时间,共有28.7万人次参...
查看更多
节气研究
2018.11.26
节气研究
著作 1. 程傅颐编.二十四节气.苏州:苏州人民出版社,1959. 摘要:专门考证、介绍二十四节气的历史与作用。 2. 高世良编著.十二生肖与二十四节气.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摘要:探讨了二十四节气与生肖的民俗渊源。 3. (元)吴澄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济南:齐鲁书社,1997. 摘要:本书以七十二候分属于二十四气,各训...
查看更多
主场活动
      5月24日,在天津大剧院二楼小剧场举办了全国非遗曲艺周天津新闻发布会。出席本次会议的有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及非遗司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天津市文广局局长金永伟、副局长徐恒秋及有关处室负责同志;有关专家学者和非遗传承人代表;京津媒体记者。   2018年6月9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将在天津举办全国非遗曲艺周,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场活动,预计1...
查看更多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6月9日是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下简称遗产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和旅游部在遗产日前后将集中开展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5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有关情况进行了发布。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介绍活动情况...
查看更多
调研
摘要:2006年,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漳州木偶头雕刻两个项目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个剧种拥有国家名录两个项目的现象并不多见。11年来,该剧种在“非遗”保护的进程中,亦步亦趋,进一步纳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传承机制,积极进行学术研究,尤其在对布袋木偶戏的源头,以及偶戏迥异于人戏的特征研究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突破。下一步应在发展的基础上,落实适应布袋木偶演出的专门剧场,并进一步扩大研究面,避免失衡...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