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12)
机构
(2)
政策
(223)
资讯
(4736)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299)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多国非遗“候选” 彝族火把节呼声高
2014.11.13
专题报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将于11月24日至28日在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本次会议将对包括中国彝族火把节在内的46个申请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进行审议。本期环球广角为读者介绍几项具有代表性的候选项目。 彝族火把节:东方狂欢节 火把节历史久远,自汉唐起,已沿袭了1000多年。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
查看更多
贵州雷山苗年节集中展示13项国家非遗项目
2014.11.04
其他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巡游。 “苗疆圣地”贵州雷山县2014苗年节开幕式。 11月3日,“苗疆圣地”贵州雷山县2014苗年节开幕,雷山县非遗传承人代表队集中展示了13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幕式上,由雷山县的10个代表队以及国内12个苗族代表队组成不同的文化巡游方队,身着绚丽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尽情展示自己的民族文化。其中,非遗传承人代表集中展示的苗族芦笙舞、铜鼓舞、苗族民歌、苗医药、苗绣、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
查看更多
专家论“非遗”:通过立法保护并创新传统节日
2014.11.04
其他新闻
中新网北京11月3日电(记者 曾鼐)非遗保护难题何在?民族艺术如何走出去?……近300名中外学者近日齐聚北京,呼吁要保护民族节日,重视非遗教育,创新文化产业发展。 11月1日至2日,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舞蹈学院举行,近300名中外专家探讨非遗保护、民俗艺术等。本届研讨会以“文化自觉与艺术人类学研究”为主题,由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艺术人类学会、《民族艺术》杂志社主办。 艺术人类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中国,在30余年的发展中...
查看更多
吴桥杂技非遗传人王宝和的运河情怀
2014.11.03
人物
“小小铜锣圆悠悠,学套把戏江湖走。南京收了南京去,北京收了北京游。南北二京都不收,条河两岸度春秋……”吴桥杂技大世界江湖文化城里,变着“戏法”的王宝和哼着这首歌,与观众互动。 王宝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出生在河北省吴桥县聂庄村一个杂技世家,他的拿手绝活是“三仙归洞”和“缩骨软功”。他说,他哼唱的是吴桥著名的“锣歌”,其中“条河”就是民间对运河的叫法。 “吴桥是杂技之乡,当年名震京城的‘天桥八大怪’之一的杂...
查看更多
两大非遗的相遇——粤语梵剧《璎珞传》首演成功
2014.11.03
专题报道
记者采访《璎珞传》舞蹈编导――金珊珊 记者采访《璎珞传》艺术总监毛小雨 记者采访《璎珞传》译者王彤 印度驻广州总领事高志远接受采访 10月24日晚八点,2014中国-东盟戏剧周的重点剧目,根据印度戒日王创作的梵剧改编的同名粤剧《璎珞传》在南宁剧院进行了首演。 粤剧是两广地区人民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戏曲形式,同时也是世界级的非物资文化遗产。《璎珞传》则是诞生于1400年前的古国印度,它的作者戒日王是印度历史上的著...
查看更多
中央财政积极支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2014.10.31
其他新闻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14年中央财政继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支持文化遗产保护,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文化
。2014年中央财政实际下达文化遗产保护资金88.43亿元,比2013年增加11.1亿元,增长14.35%。 一是安排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81.3亿元,用于2299个文物保护项目。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2014年重点支持对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
查看更多
中国非遗保护发展报告:非遗进入依法保护阶段
2014.10.31
其他新闻
中国网10月31日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是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持编撰的第四本非遗保护发展报告,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2013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颁布1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两周年。2013年,我国非遗保护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进入依法保护、科学保护、全民保护、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稳健发展...
查看更多
中国彝族火把节等申报非遗项目待批
2014.10.31
其他新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将于11月24日至28日在法国巴黎的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本次会议将对包括中国彝族火把节在内的46个申请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进行审议。 本次会议还将对申请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非遗优秀实践名册的项目进行审议。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一年中最为盛大隆重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体现了彝族敬火、崇火的民族性格,保留着彝族起源发展的古老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同时...
查看更多
七旬老人半生守护两项“非遗” 留住民间文化
2014.10.29
专题报道
老河口丝弦表演 老河口锣鼓架子资料 提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人们肃然起敬,而她,竟是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从9岁开始接触民间音乐,今年70岁的她,用了大半辈子学习、保护、传承和创新这种文化。 7旬老人传承两项“非遗” 2006年,已经62岁的余家冰,为凝聚了半生心血的“老河口丝弦”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两年后,经过层层评审,这个项目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她被认定为项目传承人。 5年后的2...
查看更多
弘扬中华珠算文化研讨会在沪举行
2014.10.24
其他新闻
由中国珠算心算协会为指导单位,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教学研究所主办、台湾省商业会珠算委员会协办的第二届“弘扬中华珠算文化”专题研讨会暨珠算申遗成功周年庆活动10月23至24日在上海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和代表出席会议。 近几年来,在中国珠算心算协会的组织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珠算先后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加第二届“弘扬中华珠算文化”研讨会的文化部、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和海外学...
查看更多
1
626
627
628
629
630
74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