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21   星期四   农历闰六月廿八   
搜索
专题报道
政协委员问诊“非遗保护与传承”:须变“输血”抢救为“造血”经营    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强调,“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两会期间,这一话题特别是其中“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受到了诸多代表委员的共同关注。  规范管理,别让“非遗”沦为“卖唱的”  “传统文化保护刻不容缓!”谈及这个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苏州评弹团副团长、非遗传承人盛小云感触良多。  “一些传统文化在申报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相应的保护措施没...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同质化的文化创新不如不创新     “假如我们不把传统文化的根和魂保护好,只一味地讲创新,再过20年,我们的传统文化就像我们的城市一样了。”3月11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做客人民网,就传统文化保护与申遗热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田青是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长期以来一直强调保护,被称为“保守派”,对此,田青不以为意,他说,“我很自豪我是保守派,保护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何罪之有?”他坚持认为,每个城市都在创新,都在拆旧房子盖新房子...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博物馆也要传承非遗      作为向公众开放的社会性机构,博物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逐渐成为人们在闲暇之余,进行自我发展与完善的主要场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已备案的博物馆总数已达到3866个,而且还在以每年新建100个的速度增长。  毋庸置疑的是,我国博物馆在展览、陈列、记录、保存、管理文物及相关文化事项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助于社会各界通过这些实物,了解相应的历史文化信息。但是...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渗透到生活中的西藏非遗       提起“西藏非遗”,人们不禁会想到博物馆、展览中那些玻璃窗后精美无匹的艺术佳作。作为西藏悠久历史文化析出的晶体,“非遗”已成为西藏的一张名片,西藏文化的“骨骼”。   然而,“非遗”的本质并不是如此“高大上”的,而是源于最琐碎而鲜活的生活之中,是西藏各族人民在千百年的劳动、发展过程中创造、传承并享用的宝贵财富,文明传承中不可剥离的载体。它不仅附着在精致的艺术品上,更渗透在西藏的人们的朝升夕落的“日子”里,浓缩在“衣食...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端午节,我们应追寻什么     端午佳节,粽子和赛龙舟一如往年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亲朋相约,齐聚一堂,除了品尝美食外,更多的则是促膝谈心、交流生活家常。   2008年起,端午节成为全民法定节假日。那时便有学者和媒体提出疑虑:“相比于春节、中秋节全家团圆的美好意义和清明节祭奠先人的情感追思,端午节显得极为单薄。许多人感慨:“端午节被忽视和遗忘了!”   过去的6年里,端午节的确越来越热闹,但是似乎也仅仅停留在一个为公众提供放松和消遣的假期。人们脑海...
查看更多
论坛
浅析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为例 吴才德     摘要:阐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的涵义,分析靖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要通过法律法规保护、产业化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途径来解决。      关键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自2003年1...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法律保护 王小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是五千年华夏文明凝聚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按照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或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的内容和形式及其有关的物品和劳动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在与大自然的相互融合过程中所产生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不断传承、创新和积淀的成果...
查看更多
论坛
利用影视手段保护和开发“非遗”的启示 巩盼盼      摘要:在大众又化传播的话境下,非物质又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和传承面临困境。一万面,利用民俗影视进行忠实记录是可行的万法,但其中凸现的司题仍值得我们思考。另一万面,影视民俗抽取了民俗的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播起推动作用。“非遗”的保护要借助影视手段面向大众,走出困境。     关键词...
查看更多
论坛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特色   韩小兵 喜饶尼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生效)在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时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2007年生效)则在其序言中阐明了文化多样性的历史意义:“在民主、宽容、社会公正以及各民族和各文化间相互...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不是传承人彰显名利的工具     近日,笔者参观了一个艺术博览会,除了书画作品外,泥塑、年画、刻瓷等琳琅满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各种非遗项目产品明码标价,引来了很多观众参观。如今,各种形式的非遗博览会很多,除了考虑经济和市场因素,这些展会究竟要给大众传达什么理念?  近十几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按照2011年颁布的《非遗法》,四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都被列入保护名录,在经费、场所、传播等方面得到相应的扶持。多地出现...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