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696)
机构
(0)
政策
(30)
资讯
(410)
清单
(93)
资源
(47)
学术
(111)
百科
(0)
其他
(5)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赛乃姆(若羌赛乃姆)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 若羌县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南缘。由于若羌县与周边地区距离遥远并且相对隔离的特点,使该县成为民间乐舞保存较为原始完整的地区之一。其中,自古流传至今的最具代表性的若羌“赛乃姆”,以其奔放、自由、欢快的舞姿,动人心魄、昂扬向上的曲调,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若羌人民经常举行丰富多彩的“麦西热甫”活动,若羌赛乃姆则是该活动时最主要的舞蹈项目。若羌县的绝大多数...
查看更多
萨吾尔登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湖县 萨吾尔登是新疆蒙古族的
传统舞蹈
,在各地蒙古族聚居区广为流 传。 “萨吾尔”指马跑动时马头上下不停地弹动的动作,“登”则是托布秀尔琴弹奏的“登登”的乐曲声。 萨吾尔登分徒手舞蹈、持道具舞蹈、载歌载舞和对歌对舞几种形式。 萨吾尔登的舞蹈动作十分丰富,有表现生产习俗和生活习俗的,如挤奶、捣奶、套马、献茶、敬酒、擀毡、播种、收割等;有表现妇女生活的,如照镜...
查看更多
蒙古族萨吾尔登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 萨吾尔登是蒙古族民间流传的一种地方舞蹈形式,主要分布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区的和静、博湖、和硕、焉耆等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等地区。萨吾尔登是蒙古族和硕特部独创的艺术,很多动作来自生活,有多种表现形式。经过漫长的历史,萨吾尔登舞几乎失传,2004年以来经努力挖掘,才恢复了现有的一部分。 萨吾尔登活动没有固定的场合和时间,蒙古族的大小节日...
查看更多
则柔(尚尤则柔)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贵德县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西镇的下排村,藏族歌舞十分盛行,其中以尚尤则柔最为突出。 “尚尤”是“下排”的意思,则柔又名“阿什则”,尚尤则柔在下排村已传唱了四百多年,它以歌伴舞的方式表现出下排村民对家乡自然风光的无限热爱。则柔保持了藏族舞蹈的一贯特点的同时,身体表现豪放,动作幅度大,充满喜庆色彩,有藏族舞蹈中少见的高抬腿动作,则柔本就有嬉闹玩耍之意,体现在舞蹈中也更具娱乐性。则柔种类繁多,内容丰富...
查看更多
宣舞(札达卡尔玛宣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札达卡尔玛宣舞起源于古格时期,是古格宫廷舞之一,属于古格王宫仪仗迎宾歌舞中重要而庄严华丽的部分,广泛流行于古代西藏阿里地区和拉达克一带。后来随着古格王国的消亡,卡尔玛宣舞流落民间,几近消失。近些年来在多方努力下,通过老人们的集体回忆,才在阿里民间慢慢得到恢复。该遗产项目主要以家族方式,在西藏自治区阿里扎达县托林、低雅、楚鲁松杰、沙让、普兰县科迦等地世代相传。札达县萨让乡当巴村为札达卡尔玛宣舞的主要传承村落,村里老中青都会跳札达卡尔玛宣舞。 札达卡尔玛宣舞是...
查看更多
宣舞(古格宣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札达县 宣舞是西藏所特有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流行于札达县境内地处中印边境的峡谷地带。它的起源目前可追溯到古象雄文明时期,到古格王国时期宣舞进一步得到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古格遗址红庙大殿壁画中清晰地留下了宣舞的踪迹,壁画表现古格王为欢迎阿底峡大师而举行的盛大仪式场面,其中有十名身着艳丽服饰的女子在跳宣舞。据史书记载,1042年,宣舞在托林寺欢迎阿底峡大师的仪式上作为礼仪舞表演。 古格宣舞有“十三宣舞...
查看更多
彝族左脚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牟定县 彝族左脚舞,彝语称为“咕遮”,古名“堕左脚”,是彝族一种代表性的
传统舞蹈
。它是在彝族长期的刀耕火种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歌、舞、乐合一,以娱人、交往、健身为目的。彝族左脚舞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对牟定县彝族人民乃至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彝族左脚舞表演时,唱腔多样,舞姿起时先起左脚,垫三脚踢一脚,基本步法有直脚、甩脚、垫脚等,特殊动作为串花、翻身等。小伙子们弹起龙头四弦...
查看更多
瑶族长鼓舞(小长鼓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小长鼓舞是瑶族支系“过山瑶”的民间
传统舞蹈
,流传于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瑶族聚居地。舞者在唢呐伴奏下,手握长鼓边敲边舞,因其鼓形较小,为区别于瑶族另一支系排瑶的“长鼓舞”,而称“小长鼓舞”。 小长鼓舞有“七十二套路”之称,主要有“盖新房舞”和“造鼓舞”。 盖新房舞以“莲花盖顶”、“漂洋过海”、“金鸡展翅”等动作表现“寻屋地”、“挖屋地”、“砍木”、“上梁”等盖新房的全过程...
查看更多
鹤舞(三灶鹤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珠海市 三灶鹤舞是广东省珠海市三灶镇独有的一种仅在春节期间表演的
传统舞蹈
。民间素有白鹤象征长寿的说法。鹤舞也是三灶村民给60岁以上老人拜寿,为30岁以上村民祈福的一种礼仪习俗。据传,该舞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鹤舞的白鹤造型生动逼真、舞姿优美,形象地将仙鹤临门、觅食、洗嘴、梳毛、休息、嬉戏、归巢等生活状态演绎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表演时,以锣鼓伴奏,间唱吉祥的“鹤歌”,场面显得欢快、热烈、祥和。 在三灶...
查看更多
沧州落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南皮县 落子也叫“乐子”,是河北省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它起源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清末民初曾一度活跃,而以南皮县和沧县最为盛行。沧州落子演出时,一对对青年男女手执“彩扇”、“竹板”、“霸王鞭”等载歌载舞,十分热闹。发展初期,沧州落子只有4人执鞭表演,至清末民初出现了半农半艺的落子艺人,逐渐形成10人执鞭、6人执板、4人执扇的表演形式。落子有文武之分,以唱为主的称“文落子”,以武术和戏曲筋斗穿插其中的称“武落子...
查看更多
1
46
47
48
49
50
7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