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696)
机构
(0)
政策
(30)
资讯
(410)
清单
(93)
资源
(47)
学术
(111)
百科
(0)
其他
(5)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第三届京津冀非遗联展将办
2017.06.05
其他新闻
2017年5月24日,“第三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暨第十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在河北廊坊举行。 本届联展由文化部非遗司指导,河北省文化厅、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河北廊坊市人民政府主办,京津冀三地非遗保护中心、河北省群众艺术馆等单位承办,将于6月9日至12日在廊坊市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同期举办第五届廊坊特色文化博览会。 本届联展主题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精选京津冀三地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共217项,其中京津两...
查看更多
“中华文脉——新疆非遗保护记录工程”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
2017.05.22
10周年媒体报道
2008年4月,《玛纳斯》申报组在克州阿合奇县进行调查。图为玛纳斯奇居素甫·玛玛依与当地群众进行交流。(摄影:苏海龙) 原标题: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 “中华文脉——新疆非遗保护记录工程”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亮点纷呈新疆作为文化资源大区,包括民间文学、
传统舞蹈
、手工技艺、传统美术等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形态多样、弥足珍贵,是我区各族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朵绚丽的...
查看更多
“中华文脉——新疆非遗保护记录工程”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
2017.05.22
专题报道
2008年4月,《玛纳斯》申报组在克州阿合奇县进行调查。图为玛纳斯奇居素甫·玛玛依与当地群众进行交流。(摄影:苏海龙) 原标题: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 “中华文脉——新疆非遗保护记录工程”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亮点纷呈新疆作为文化资源大区,包括民间文学、
传统舞蹈
、手工技艺、传统美术等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形态多样、弥足珍贵,是我区各族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朵绚丽的奇葩。我区...
查看更多
专访黑龙江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孙亚强
2017.05.10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孙亚强,研究员,现任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会会长。自2004年起主持保护工作,曾参...
查看更多
为传统节日找寻“回家”的路
2017.04.20
论坛
【核心提示】在那些节日仪式和节日风俗中,凝聚着一些基本的主流价值观和理念,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与意义,在维护社会伦理、社会秩序,以及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节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以活态方式延传至今,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的回归将为进...
查看更多
2017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2017.04.06
专题报道
原标题:“一方水土一方人”2017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精彩纷呈为庆祝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根据山东省文化厅关于《开展2017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有关活动》的通知要求,山东省文化馆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活动。一、“一方水土一方人”2017年山东...
查看更多
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一个都不能少——访全国政协委员、普米族青年歌唱家茸芭莘那
2017.03.22
专题报道
茸芭莘那演出现场本报记者(摄影:孟祥宁) 作为《星光大道》 2006年度总决赛冠军,从云南大山里走出来的普米族青年歌唱家茸芭莘那早已为大家所熟知。从她的服饰上,你会嗅到大山野花的清香,从她的笑脸上,你会看到彩云之角那一抹飞霞。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 5年来她一直致力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并相继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对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对我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保护等提案,今年两会上,茸芭莘那作为第一提案人,同其他27位人口较少民族委员联...
查看更多
非遗如何融入现代生活
2017.01.19
论坛
受经济社会急剧转型的影响,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新文化的同时,也在消解旧的文化传统。在此背景下,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能不失其本,又能紧随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融入现代生活? 就必然性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是落实大政方针的现实需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需求,是保持文化多样的本质需求,是群众精神生活的迫切需求,也是非遗保护传承的内在需求。与现代生活紧密融合,才有利于非遗传承和发扬光大,如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长沙铜官窑陶瓷烧制技艺等,至今依然生...
查看更多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城镇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机制梳理与政策思考
2016.12.19
论坛
摘要:我国当前的新型城镇化与非遗保护实践在目标和理念上具有一种内在的契合,由此反思以往城镇化中的文化否定以及非遗保护中的博物馆式保护的局限,能够提供新的思路导向、新的选择。在认识论层面,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留住文化”的理念能够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文化支撑,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则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提供与社会经济的历史趋势相结合的机会,从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注入活力。最后,文章从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新型城镇化的统筹和整合角度作了一些具有政策意涵的思考。 作...
查看更多
非遗时空或将触手可及——当AR、VR等成为有效手段
2016.12.02
论坛
随着网络、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曾经应用于高尖端行业的电子科技项目进入到了普通民众的生活,并成了他们日常生活里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VR和AR两种电子科技正在悄然拉开“R+时代”的大幕。 VR和AR中的R是英文Reality(现实)的首字母,VR和AR是基于现实,通过科技手段实现的对现实的“改变”,它们的全称是Virtual Reality和Augmented Reality,即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 VR技术(虚拟现实)是仿真技术的重要发展...
查看更多
1
57
58
59
60
61
7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