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2434)
机构
(0)
政策
(15)
资讯
(1486)
清单
(163)
资源
(406)
学术
(285)
百科
(0)
其他
(7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吉林举办首届非遗博览会
2012.10.25
其他新闻
吉林举办首届非遗博览会 10月21日,由吉林省文联、省文化厅、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喜迎十八大·吉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传承才艺展示博览会”在吉林长春拉开帷幕。博览会期间,来自全省各地的100位优秀的民间文艺家和非遗传承人将一展才艺。 本届博览会是吉林省文化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实践和成果的首次活态展示。参加活动的民间文化艺术工作者和非遗传承人都是吉林省突出的代表者,精选出的300多件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品,涵盖根雕、刀画、剪...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有门道:让艺术走进校园、教材
2012.12.07
专题报道
非遗保护有门道:让艺术走进校园、教材蒋 萍 如何让具有浓烈地方色彩的非遗项目重新进入百姓生活,令其不再遭遇“断层”之惑?浙江台州临海的做法受到教育界和文化界关注及好评:让非遗项目进校园课堂、进乡土教材,在孩子们中普及熏陶,使其了解喜爱,甚而成为优秀传承人。而授业的老师,有些本身就是非遗传承人,他们对“非遗”的热爱以及娴熟技巧也深深感染了孩子和家长,这是记者今天在临海采访时获悉的。 孩子们被迷住了 一张红纸,对折,一把小剪刀,灵巧游弋其间,3...
查看更多
2012年非遗保护:动静相宜 进退有度
2013.01.04
专题报道
2012年非遗保护:动静相宜 进退有度 2012年12月21日,济南市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技能大赛开赛,125名来自山东、河南、江苏等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人各显身手, 图为一名手工艺人在核桃壳里制作面塑作品。郭绪雷 摄 2012年12月28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柘荣
剪纸
展览”在福建福州开幕,图为外国游客在参观展览。 2012年2月5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再谈“非遗”走出去――兼论生产性保护的理念与方式
2013.01.08
论坛
再谈“非遗”走出去——兼论生产性保护的理念与方式 蒋 多 “非遗”是否可以走出去与如何走出去已成为“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和思考的命题,同时也因其与传统保护理念和方式差异较大而易引发误读。王伟凯《“非遗”如何走出去兼与蒋多先生商榷》(《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0月29日)正是这种论争的典型代表。 他否定了笔者提出的品牌化、集聚化和旅游化的可行性,并将建立传承人制度作为保护“非遗”和走出去的唯一选择。笔者则认为建立在生产性保护基础...
查看更多
“非遗”旅游开发的必要与可能
2013.01.08
论坛
“非遗”旅游开发的必要与可能 孙天胜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0月29日刊发了王伟凯《“非遗”如何走出去兼与蒋多先生商榷》(以下简称“王文”),就非遗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值得细读。但王文对“非遗”旅游开发流露出太多担心,笔者不敢苟同。 “非遗”适用于适当的旅游开发 笔者认为不是所有“非遗”都适合旅游,但大多数可以通过合理开发而为旅游所用。为其所用的并非只是“非遗”形成的“产品”,还包括许多工艺。如“
剪纸
”,绝不仅仅只是让游客购买...
查看更多
海外旅游推介重在讲究“体验” 展示多样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01.08
专题报道
海外旅游推介重在讲究“体验”展示多样非物质文化遗产空竹老师正在教外国游客抖空竹。 面人儿师傅冯惠云十个手指上下翻飞,面团在他手里仿佛有了生命力,一会儿工夫,栩栩如生的小面人儿就做好了一个。架子上摆放着捏好的面人儿,都是传统戏曲中的主人公,什么《西游记》里的美猴王,《三国演义》里的红脸关公。 这是美国西部时间1月4日上午,在洛杉矶好莱坞环球影城内举办的“北京旅游庙会”上的一幕。捏面人儿的小摊虽然不大,但从北京搬到了洛杉矶,人气儿是一点儿不减,美国游客...
查看更多
当代文化视野下“非遗”资源的精神价值探讨
2013.01.24
论坛
当代文化视野下“非遗”资源的精神价值探讨 齐勇 李谦 苏道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①,它是人类创造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在人类社会进步历史上的文脉的承载见证,是各民族悠久历史基因的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饱含着丰富民族文化信息含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精神价值也会有所改变和发展,特别是在当代文化视野下,有以下体现: 一、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与“非遗”的...
查看更多
多元系统研究非遗 铸就校园传承典型
2013.01.24
专题报道
多元系统研究非遗 铸就校园传承典型 王 斌 将非遗校园传承课题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多元文化欣赏、非遗选修课、学科渗透非遗知识;武术队、舞龙队、京昆团等学生社团……中关村中学开展教育部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已有一年时间,在近日举行的课题中期总结会上,校长邢筱萍及7位教师汇报了课题进展情况,学生了解与熟悉非遗知识、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意识、促进人文素养的提升等呈现令人欣慰的成果。 形成“一体两翼” 特色课程体系 中关村中学校长邢筱萍表示...
查看更多
警惕非遗保护中重“器”轻“道”的倾向
2013.03.11
论坛
警惕非遗保护中重“器”轻“道”的倾向 当前,世界范围内非遗保护日益兴盛,从立法、普查到建立代表作和传承人名录,再到各种形式的展演、展示、展销、讲座、培训、论坛,本世纪初兴起的非遗保护,连同从上世纪70年代就已开启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遗产时代”,也给非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如中国、日本、韩国、法国、俄罗斯等,非遗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空前重视,被视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象征和民族文...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传承仍不乐观 如何不再“非常遗憾”
2013.03.11
专题报道
非遗保护传承仍不乐观 如何不再“非常遗憾” “徐州香包”传承人井秋红在联展现场制作香包。 秦晴 摄 一场热闹的展览之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现状仍不容乐观。缺人才、缺经费、缺创新……这些存在已久的问题依旧困扰着非遗项目的传承人。 很多人都在想办法、出主意:非遗走进课堂、提高补贴经费、提供免税等优惠政策……所有的努力,无非是想让非遗不再“非常遗憾”。但是,要真正实现活态保护与传承,还需要长期的工作。 3月27日,云南昆明官渡古镇,历时6天的首...
查看更多
1
31
32
33
34
35
244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