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9 星期五 农历四月十二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51)
机构
(0)
政策
(3)
资讯
(71)
清单
(27)
资源
(9)
学术
(38)
百科
(0)
其他
(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棕扇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元江
哈尼
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棕扇舞是
哈尼
族传统舞蹈,流传于云南省红河与元江两县交界的
哈尼
族村寨。 在
哈尼
族的昂玛突(祭祖节)、库扎扎(六月节)、扎勒特(十月节)等传统节日及人生礼仪活动中,人们都要盛装酒宴对歌舞蹈,双手各持一柄棕树叶跳棕扇舞。 棕扇舞有六十多种套路。舞蹈前,都要先由长者领跳并吟唱古歌和祝词。参与者自由形成圆圈,男里女外,长者先跳,小辈跟进;舞至酣畅,争相进入圈内展示舞蹈技艺。 棕...
查看更多
彝族三弦舞(阿细跳月)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弥勒县 彝族三弦舞是彝族人民代代相传的一种民间舞蹈,在休闲或欢乐时,彝族人往往都会跳起它。不同地区和不同的彝族支系对三弦舞各有不同称谓,流传于阿细彝区的三弦舞称“阿细跳月”,流传于撒尼彝区的三弦舞称“撒尼大三弦”。三弦舞是一种群体性的舞蹈,男女都可参加,但跳舞时只有男子使用三弦,女子只是踏着节奏伴舞。彝族三弦舞分为大三弦舞和小三弦舞两种,年轻人跳舞时用的是大三弦,所以叫“大三弦舞”;中老年人跳舞时用的三弦较小,因而称...
查看更多
乐作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红河县 乐作舞是
哈尼
族和彝族共有的一种歌、舞、乐一体的古老民间舞蹈,流传于云南省红河
哈尼
族彝族自治州南岸红河县的
哈尼
族、彝族村寨。跳乐作舞,彝族民间称为“载比”;
哈尼
族民间称为“哈塞塞”,又名“龙纵撮”。 “乐作”的称谓至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根据
哈尼
语音译,“乐”是大家之意,“作”是玩跳之意。“乐作”就是大家来跳乐。据说在彝族中“乐作”这一名称是石屏、建水人称红河南岸彝族舞蹈的别称。经过近百年的演变,“乐作...
查看更多
彝族烟盒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红河
哈尼
族彝族自治州 石屏彝族烟盒舞又称“跳弦”、“垄偬”等,流传于云南省红河
哈尼
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的彝族村寨,元明时期趋于成熟,清代和民国时期达到鼎盛。 彝族烟盒舞包括正弦和杂弦两部分,形成了山区和坝区两种风格和多种流派,舞蹈套路多达220套,目前仅搜集整理117套,其中正弦62套,杂弦55套。其舞蹈形式有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等,舞者手持旧时盛火草烟的圆形木制烟盒,在四弦的伴奏下,弹击盒底击节作舞,节奏明快...
查看更多
维吾尔族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库车维吾尔族民歌流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现库车市)的城镇乡村,如县城老城区、伊西哈拉镇、齐满镇、
哈尼
喀塔木乡、阿拉哈格镇、牙哈镇等,在相邻的沙雅县、新和县、拜城县也有流传。 库车是古龟兹王国建都之地,本土文化、中原文化、中亚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龟兹文化。库车维吾尔族民歌是维吾尔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属歌舞型民歌,是继承古代西域龟兹乐舞艺术传统,并受到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影响而形成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 库车维吾尔族民歌按照歌词内容、演唱方式...
查看更多
彝族海菜腔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红河
哈尼
族彝族自治州 彝族海菜腔是海内外知名的云南彝族特有的民歌品种,它又称大攀桨、倒扳桨,俗称石屏腔,主要流传于云南省红河
哈尼
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彝族尼苏人村落。石屏彝族海菜腔属海菜腔变体的民歌,与其他三种变体曲调沙悠腔、四腔、五山腔并称“四大腔”,彝族称之为“曲子”。 海菜腔歌唱历史悠久,在形成及发展过程中深受明清时期汉族移民所带来的汉族文化影响。清代以来的地方志中,有很多关于海菜腔歌唱的记载和诗文。一首完...
查看更多
哈尼
族多声部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红河
哈尼
族彝族自治州
哈尼
族多声部民歌历史悠久,它主要流传于云南省红河
哈尼
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以普春村为中心的数个
哈尼
族村落中。
哈尼
族多声部民歌包括了歌颂劳动、赞美爱情、讴歌山野田园美景等方面的内容。曲目以《吾处阿茨》(栽秧山歌)和《情歌》最具代表性。演唱方式分为有乐器伴奏和无乐器伴奏人声帮腔两种。
哈尼
族多声部民歌的演唱场合多样化,梯田、山林和村寨都可以是其的表演空间。伴奏乐器均由民间歌手自己制作,三弦、小二胡只在普春村...
查看更多
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墨江
哈尼
族自治县 叙事长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是
哈尼
族碧约人口传叙事长诗,流传于云南省滇南的
哈尼
族聚居地区,主要在普洱市墨江
哈尼
族自治县、江城
哈尼
族彝族自治县、宁洱
哈尼
族彝族自治县及红河州、玉溪市的
哈尼
族碧约人支系聚居的村寨中。 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是长诗中的两位青年,男为英雄智慧的化身,女为美丽纯真的代表。全诗分为“开头的歌”、“扎斯扎依”、“洛奇洛耶”、“赶街相会”、“秧田对歌”、“串门求亲”、“成家立...
查看更多
哈尼
哈吧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元阳县
哈尼
哈吧
哈尼
语意为
哈尼
古歌,是
哈尼
族社会生活中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民间歌谣,是有别于
哈尼
族山歌、情歌、儿歌等的庄重、典雅的古老歌唱形式。
哈尼
哈吧主要在云南省南部红河和澜沧江之间的元江、墨江、绿春、金平、江城等
哈尼
族聚居县流传,思茅、西双版纳、澜沧等地也有。
哈尼
哈吧的内容涉及
哈尼
族古代社会的生产劳动、原始宗教祭典、人文规范、伦理道德、婚嫁丧葬、吃穿用住、文学艺术等方面,是世世代代以梯田农耕生产生活为核...
查看更多
四季生产调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红河
哈尼
族彝族自治州
哈尼
族四季生产调流传于云南省红河
哈尼
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建水等县的
哈尼
族聚居区,其起源时间的下限不晚于唐代。作为山区梯田生产技术及其礼仪禁忌的百科大典,
哈尼
族四季生产调包括引子、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五大单元的内容。引子部分强调祖先传承下来的四季生产调对
哈尼
族的生存所具有的意义,其余部分按季节顺序讲述梯田耕作的程序、技术要领,以及与之相应的天文历法知识、自然物候变化规律、节庆祭典...
查看更多
1
7
8
9
10
11
1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