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10-02 星期四 农历八月十一 秋分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24)
机构
(0)
政策
(7)
资讯
(277)
清单
(133)
资源
(16)
学术
(82)
百科
(0)
其他
(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湖南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千方百剂”助抗“疫”
2020.02.18
地方新闻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大门类,传统医药被进一步应用到疫情的诊疗防控中。连日来,湖南省各地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和传承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治方面的优势,运用世代传承的国医遗产,积极制定中医药预防、治疗方案,熬制、赠送中药汤剂,“千方百剂”战疫情,守护美好家园。 湖南不少中医院和中医药企业是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保护单位。如:岳阳市中医院就是省级非遗项目中医...
查看更多
非遗助扶贫 文化进万家
2020.02.04
专题报道
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的统一部署,文化和旅游部在2020年元旦、春节、元宵节期间,以国家级贫困县为重点,组织非遗小分队奔赴县级及县以下村镇社区、学校等,广泛开展“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系列文化活动。 “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系列文化活动涉及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俗等多个非遗门类,共覆盖全国142个贫困县,26个省(区、市)共组织140支非遗小分队,举办约30...
查看更多
1分钟知非遗事·非遗半月报第49期
2019.12.31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49期:2019年12月16日—29日 本期信息一览: ▲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 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及2019“中国非遗十大年度事件”揭晓 ▲ 四川非遗亮相第...
查看更多
花儿(宁夏回族山花儿)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5
保护实践总结
2009年,花儿(宁夏回族山花儿)作为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宁夏在传承中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创新探索,致力于培养山花儿唱家群体、挖掘山花儿词曲习俗、修复拓展传承空间、扩大交流互鉴传播、提升理论研究水平、建立保护传承机制等重点工作,推动宁夏回族山花儿保护传承与新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焕发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一、实践成效 (一)夯实工作基础,激活自然传承。把普查山花儿资源数量、分布情况...
查看更多
15家工坊获第一批湖南省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称号
2019.12.13
地方新闻
12月12日,2019年度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座谈会在湘西州吉首市召开。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远平讲话。 湘西州副州长李平致辞。 湖南省第一批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被授牌。 12月12日,2019年度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座谈会在湘西州吉首市召开。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远平总结2019年工作,部署2020年工作。湘西州...
查看更多
中国刺绣艺术的遇合与重生
2019.12.09
专题报道
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论坛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当时,会议室的主席台变成了展览台,会议室四周的墙壁上悬挂着各类带刺绣的服装和饰品,大家研讨的主题正是“中国传统刺绣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主办方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所。中国刺绣艺术是中国手工艺传统中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名绣源远流长,苗绣、藏绣、侗绣、满绣等少数民族刺绣艺术精彩纷呈。数千年来,一代代遍布城乡大地的绣娘和绣女们...
查看更多
【2018“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实践案例】张家界天门小学:让非遗的种子在孩子心中发芽
2019.12.06
专题报道
张家界是
土家族
人口聚居区,千百年来,土家人在辛勤劳动中,孕育出璀璨的
土家族
文化,
土家族
舞蹈、音乐、游戏伴随着一代代土家人的成长,已经根植于张家界土家人的文化基因里。 张家界天门小学结合当地
土家族
特色,系统性地提出在学校教育中构建多维课堂模式,通过常规授课、社团活动、文化节等多种形式,推进
土家族
非遗项目在学校活态传承,建立起“非遗进校园”长效机制,该案例也荣获2018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
查看更多
“中东部地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在江西赣州举办
2019.12.04
要闻
2019年11月27日至28日,“中东部地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在江西赣州举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有关负责同志,中东部地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所在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分管领导、地区管委会、地方人民政府等单位负责同志,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等共210余人参加活动。会议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
查看更多
武陵山区(湘西)
土家族
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纪实
2019.11.25
专题报道
绿水青山起歌舞 土风苗韵传万代—— 武陵山区(湘西)
土家族
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纪实 武陵山深处,有一块碧绿的“宝石”,镶嵌在1.55万平方公里、300多万人生活的土地上。这块“宝石”就是湘西
土家族
苗族自治州,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2010年11月26日,武陵山区(湘西)
土家族
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挂牌,湘西州成为全国第6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全州人民倍受鼓舞,又深感责任重大。 国家级非遗项...
查看更多
“回家的妈妈”巧手绣出美好生活
2019.11.20
——非遗助扶贫,既能照顾家里又有收入
专题报道
初冬的清晨,湖南省湘西
土家族
苗族自治州花垣县龙潭镇龙门村家家户户的屋头陆续升起炊烟,静谧的苗家村落在烟火气中热闹起来。早饭过后,孩子们结伴上学,妈妈们则陆续赶往村办企业——花垣县新亮点服装有限公司。 42岁的刘世红是这些妈妈中的一员,这是她自深圳返乡的第4个年头。“如今既能照顾家里,每月也有三四千元的收入,这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刘世红感慨。这都得益于当地开展的“让妈妈回家”非遗扶贫项目。 家门口就业 3000多位妈妈...
查看更多
1
17
18
19
20
21
5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