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彭继龙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土家族,1949年11月生,湖南省龙山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族梯玛歌代表性传承人。土家族梯玛歌演员。从小生活在土家族聚集区,深受土家文化熏陶。15岁跟随父亲彭武庚跑堂学艺。其间学过梯玛、上刀梯、咬红铁、踩火铁、仙人定鸡、仙女和竹等绝技,其中上刀梯、咬红铁技艺最为突出。1998年参与接待台湾民俗文化考察团表演。2005年参加全国滑翔伞锦标赛湘鄂渝边区民族文化表演。2006年在张家界乌龙山为四百家旅行社表演。2007年参加湘西里耶秦简文化...
查看更多
孙家香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土家族,1919年10月生,2016年1月去世,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镇湾故事代表性传承人。都镇湾故事讲述者。自幼就常听父辈、乡邻讲故事,因记忆力好、语言表达能力强,逐渐成为当地的故事能手。语言生动,带有浓郁的土家方言特色,且擅用夸张、渲染、设置悬念等手法,引人入胜。传讲的五百多个民间故事,内容丰富,充满智慧,耐人寻味,其中包含许多带有土家民族文化印记的老巴子(老虎)故事。故事结构多为单一线条,又不乏一线分支、多线复...
查看更多
要闻
图1 西部地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现场 2018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延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西部地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在延安市举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负责同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有关负责同志,以及西部地区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和技艺的承载者和传递者,是非遗传承的主体。非遗传承人因为文化身份及个体差异而呈现不同的流动模式。代表性传承人的流动形式和方向比较多元,却富含行政色彩和受到国家力量的制约。非代表性传承人的流动是少数民族文化与异文化交流和碰撞的代表,也是影响后续代表性传承人遴选的重要因素。一般性传承人的流动较为常见,且规模庞大,足以影响非遗传承的文化生态和社会根基。传承人是实现非遗传承的关键,传承人的流动势必对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带来诸多影响。发挥...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湘西传统工艺工作站在湖南花垣县石栏镇举办刺绣培训班(杨红图) 我国广大乡村,尤其是民族地区、边远地区,通常是传统工艺门类丰富、存续状况最好的地区。2016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设立了11个传统工艺工作站。这些手工艺的振兴不仅可以扶贫,而且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2017年10月起,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组成课题组...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撒尔嗬作为土家族传统丧葬舞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历了复杂的重构过程。撒尔嗬的重构是民族文化当代重构的典型缩影。本文主要基于田野调查资料和场域理论,通过对不同时期撒尔嗬的文化内涵进行梳理与细分,对撒尔嗬所处艺术场的逻辑关系进行探讨,阐述撒尔嗬重构的实践逻辑。认为位置在人们的意识中被建构出来,并且被争夺与占有,位置优先导致附加值的产生使差异表象化,推动新秩序的产生,使撒尔嗬实现重构。 作者简介...
查看更多
要闻
图1 振兴传统工艺 助力精准扶贫——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主题论坛 作为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学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传统工艺 助力精准扶贫”主题论坛于2018年9月13日下午在济南举办。国务院扶贫办、文化和旅游部相关司局及部分直属单位、各省(区、市)文化厅(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同志,以及学者、传承人、设计师、高校、企业和媒体代表等共百余人参加论坛。 图2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
查看更多
要闻
图1 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海报 图2 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开幕前现场表演 2018年9月1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以下简称“非遗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开幕。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大全国性节会之一,非遗博览会每两年举办一届,自2010年起已成功举办四届。本届非遗博览会以“活态传承、活力再现”为主题,着重营造场景式、体验式文化互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苗绣绣娘在参加培训  张 玲 摄    8月12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石栏镇的40多名苗绣绣娘陆续来到镇上的七绣坊苗族服饰有限责任公司,领取当月的工资。数着手中靠针线换来的钱,绣娘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得益于当地文化部门开展的 “让妈妈回家”苗绣扶贫项目,她们不再舍近求远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    近年来,湖南省加大力度深耕“非遗+扶贫”,通过发掘多个非遗项目的市场潜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公益培训,既实现了非遗保护传承的“见人见物见生...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的工艺技法融入现代设计,结合竹编、银饰、箜篌、古歌等民族元素,呈现中华服饰的风采。不久前,在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举办的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上,“木真湘韵——非遗服饰秀”精彩亮相。  在静谧悠长的恭王府,非遗服饰秀由苗族古歌演绎的爱情故事开场,经非遗成衣系列展示,以华服亮相结尾。设计师王晓琳表示,希望从传统的民族纹样里提取精髓,通过现代化的表现手法来使传统服饰焕发新的活力。“木真湘韵——非遗服饰秀”苗绣...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