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10-02 星期四 农历八月十一 秋分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24)
机构
(0)
政策
(7)
资讯
(277)
清单
(133)
资源
(16)
学术
(82)
百科
(0)
其他
(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严水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
土家族
,1962年1月生,湖南省永顺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土家族
哭嫁歌代表性传承人。
土家族
哭嫁歌歌手。6岁随母亲张右凤学习哭嫁歌,至今已有五十余载。能用土家语和汉语进行哭嫁歌的演唱,唱腔纯正,音色优美,委婉动人,是
土家族
聚居区最具代表性的哭嫁歌传承人,对哭嫁歌的整套表演和演出程序了如指掌,能熟练地用土家语表演和对白。参与拍摄中央电视台的民俗专题片,并先后接待专家学者上百次,为他们表演哭嫁歌,扩大了
土家族
哭嫁歌的影响力。时常指导儿孙们演练...
查看更多
彭祖秀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
土家族
,1931年1月生,湖南省古丈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土家族
哭嫁歌代表性传承人。
土家族
哭嫁歌歌手。师承外祖母、母亲等前辈哭嫁歌艺人,注重以哭为歌、以歌言情、以情催声、以声感人。善于撷纳常用的质朴语言,语句天然、情真意切,把骨肉之情、孝敬双亲、和睦乡邻等传统美德作为哭嫁歌的主要内容。调多反复,歌词句式自由灵活,利用拖词或紧句来完成唱腔。演唱中经常巧妙运用多种修辞语法,强调情感渲染效果。热衷于保护与传承传统
土家族
婚俗,为邻户邻村邻镇邻县的...
查看更多
李国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
土家族
,1933年12月生,2015年1月去世,湖北省长阳
土家族
自治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镇湾故事代表性传承人。都镇湾故事讲述者。3岁时出天花致一只眼睛失明。6岁丧母,11岁随父补锅,20岁随父学“过嫁匠”(一种
土家族
巫术)。之后以务农为主,从事过修公路、挖铁矿、烧木炭、修水库等劳动。有过两段不幸婚姻,晚年靠侄女赡养。极富讲故事天赋,生活清苦,喜欢以故事娱乐他人,能讲四百多则故事,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婚丧习俗、鬼狐精怪、机智人物、奇人逸事...
查看更多
彭继龙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
土家族
,1949年11月生,湖南省龙山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土家族
梯玛歌代表性传承人。
土家族
梯玛歌演员。从小生活在
土家族
聚集区,深受土家文化熏陶。15岁跟随父亲彭武庚跑堂学艺。其间学过梯玛、上刀梯、咬红铁、踩火铁、仙人定鸡、仙女和竹等绝技,其中上刀梯、咬红铁技艺最为突出。1998年参与接待台湾民俗文化考察团表演。2005年参加全国滑翔伞锦标赛湘鄂渝边区民族文化表演。2006年在张家界乌龙山为四百家旅行社表演。2007年参加湘西里耶秦简文化...
查看更多
孙家香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
土家族
,1919年10月生,2016年1月去世,湖北省长阳
土家族
自治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镇湾故事代表性传承人。都镇湾故事讲述者。自幼就常听父辈、乡邻讲故事,因记忆力好、语言表达能力强,逐渐成为当地的故事能手。语言生动,带有浓郁的土家方言特色,且擅用夸张、渲染、设置悬念等手法,引人入胜。传讲的五百多个民间故事,内容丰富,充满智慧,耐人寻味,其中包含许多带有土家民族文化印记的老巴子(老虎)故事。故事结构多为单一线条,又不乏一线分支、多线复...
查看更多
西部地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在陕西延安举办
2018.11.05
要闻
图1 西部地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现场 2018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延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西部地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在延安市举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负责同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有关负责同志,以及西部地区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
查看更多
论传承人流动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8.10.24
论坛
摘要: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和技艺的承载者和传递者,是非遗传承的主体。非遗传承人因为文化身份及个体差异而呈现不同的流动模式。代表性传承人的流动形式和方向比较多元,却富含行政色彩和受到国家力量的制约。非代表性传承人的流动是少数民族文化与异文化交流和碰撞的代表,也是影响后续代表性传承人遴选的重要因素。一般性传承人的流动较为常见,且规模庞大,足以影响非遗传承的文化生态和社会根基。传承人是实现非遗传承的关键,传承人的流动势必对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带来诸多影响。发挥...
查看更多
手工艺扶贫:让妈妈回家
2018.09.30
专题报道
湘西传统工艺工作站在湖南花垣县石栏镇举办刺绣培训班(杨红图) 我国广大乡村,尤其是民族地区、边远地区,通常是传统工艺门类丰富、存续状况最好的地区。2016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设立了11个传统工艺工作站。这些手工艺的振兴不仅可以扶贫,而且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2017年10月起,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组成课题组...
查看更多
艺术场视角下
土家族
撒尔嗬重构研究
2018.09.21
论坛
摘要:撒尔嗬作为
土家族
传统丧葬舞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历了复杂的重构过程。撒尔嗬的重构是民族文化当代重构的典型缩影。本文主要基于田野调查资料和场域理论,通过对不同时期撒尔嗬的文化内涵进行梳理与细分,对撒尔嗬所处艺术场的逻辑关系进行探讨,阐述撒尔嗬重构的实践逻辑。认为位置在人们的意识中被建构出来,并且被争夺与占有,位置优先导致附加值的产生使差异表象化,推动新秩序的产生,使撒尔嗬实现重构。 作者简介...
查看更多
振兴传统工艺 助力精准扶贫——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主题论坛举办
2018.09.15
要闻
图1 振兴传统工艺 助力精准扶贫——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主题论坛 作为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学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传统工艺 助力精准扶贫”主题论坛于2018年9月13日下午在济南举办。国务院扶贫办、文化和旅游部相关司局及部分直属单位、各省(区、市)文化厅(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同志,以及学者、传承人、设计师、高校、企业和媒体代表等共百余人参加论坛。 图2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
查看更多
1
34
35
36
37
38
5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