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293)
机构
(0)
政策
(5)
资讯
(177)
清单
(46)
资源
(9)
学术
(46)
百科
(0)
其他
(1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聊斋俚曲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淄博市 聊斋俚曲的流传地区主要在山东省淄博市,蒲氏家族及后人是其主要传承者。聊斋俚曲是清初大文学家蒲松龄将自己创作的唱本配以当时流传的俗曲时调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音乐文学体裁,因蒲松龄的斋名为“聊斋”,故称“聊斋俚曲”,也有人称“蒲松龄俚曲”。 淄川是明清俗曲重要流布地区之一。蒲松龄坐馆三十余年的西铺毕家是豪门贵族,一直就有编写演唱俚曲的传统,这给蒲松龄编写俚曲故事准备了极好的社会氛围和条件。蒲松龄集一生之阅历...
查看更多
陈巧茹:这一生注定与
川剧
痴缠
2018.12.11
人物
陈巧茹剧装 1979年,初中一年级的陈巧茹考进四川省叙永县
川剧
团,正式成为一名娃娃班的学员。如今,陈巧茹常常回忆起自己的
川剧
之路。当时的她怎么也想不到,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自己的名字能在
川剧
界熠熠生辉。 陈巧茹本名陈巧缘,1967年出生在四川省叙永县。因为父母皆为叙永县
川剧
院演员,陈巧茹从小耳濡目染,与
川剧
结下了不解之缘。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
查看更多
樊德然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4年7月生,2015年8月去世,四川省简阳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糖塑(成都糖画)代表性传承人。师从鹤峰糖画艺人谢青云,学艺三年。随师在简阳一带卖艺,多跟随
川剧
戏班流动,因此倒(铸)
川剧
人物是其特长。抗战后,流落成都,定居卖艺。所做糖画以“板板货”“填装货”及戏剧人物见长,能准确表现对象的形与神。塑造手法稳重沉着,造型以块面为主,稳定的块面和流畅的线条结合巧妙、相映成趣。代表作有《水漫金山》《凤仪亭》《战长沙》等。1949年前收...
查看更多
叶吉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5年10月生,重庆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川扬琴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1958年进入重庆市曲艺团,1960年师从李德元学习四川扬琴。潜心钻研川渝两地扬琴名家唱腔,借鉴京剧、豫剧、
川剧
、黄梅戏等剧种精髓,一人可多角色变声演唱,男腔刚,女腔柔,表演细腻、声情并茂,丰富了四川扬琴的花腔演唱技巧,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2002年,参演的《雾都明灯》获第十届文华新剧目奖。2007年,参演的《月光下的水仙》获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
查看更多
田桂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1年2月生,山西省汾阳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岁考入太原市人民晋剧团训练班,师从郭双喜(艺名水仙花),专攻花旦。16岁转入太原市戏曲学校深造。1959年调入山西省晋剧院青年团,后又拜
川剧
名角阳友鹤、京剧大师尚小云为师,还接受过晋剧、汉剧、京剧、蒲剧名家亲传。擅长吸收各家所长,戏路宽广,尤以做工见长,在唱腔方面对晋剧“二音”唱法作出许多创造性的突破和运用。代表作有《打...
查看更多
许倩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8年7月生,四川省成都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川剧
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3岁开始学习
川剧
,师承
川剧
名家阳友鹤、周裕祥,扮相秀美,嗓音圆润,咬字清晰,韵味醇厚,行腔婉转流畅,善于运用极具艺术魅力的眼神和身段,将人物的情感世界表现得细腻而深刻。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与陈书舫、廖静秋一起被观众评选为“
川剧
皇后”。在七十多年的舞台生涯中,演出了数十部大戏和近百出折子戏,塑造了众多的
川剧
旦角人物,培养了近百名
川剧
弟子。代表剧目有...
查看更多
周继培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8年2月生,重庆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川剧
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1940年拜
川剧
艺术大师贾培之为师,学习
川剧
表演,攻正生、老生。通过多年舞台实践,在
川剧
声腔及表演艺术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并创造性地将声腔和四川扬琴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
川剧
声腔艺术。代表剧目有《马房放裴》《空城计》《古城会》《挑袍》《长生殿》等。多年来,致力于传承贾派艺术,教习青年演员,使贾派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查看更多
高凤莲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9年2月生,重庆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川剧
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自幼随父亲高云峰、母亲高莲芳学习京剧。11岁改学
川剧
,先拜
川剧
名家李燕清为师,后师从
川剧
大师周慕莲。13岁在成都华垠大舞台登台演出,很快担任《西施》《红娘》《飞仙大道》等剧目的主演。通过多年舞台实践,在
川剧
声腔及表演艺术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演特点。在继承周慕莲大师技艺的同时,又培养了众多传承人,使周派艺术后继有人。代表剧目有《焚香记》《柳...
查看更多
肖德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5年2月生,四川省巴中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川剧
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79年进入四川省巴中县
川剧
团,主攻小生。1987年拜
川剧
名家蓝光临为师,研学、实践“蓝派艺术”,唱腔优美,形体讲究,文武兼工。代表作有《石怀玉惊梦》《逼侄赴科》《踏伞》《柳荫记》《绣襦记》《碧波红莲》等。1996年获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从艺以来,在演出、教学、创作、传播、研究等方面深入探索,教授过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
查看更多
徐寿年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0年8月生,2017年5月去世,四川省成都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川剧
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师从
川剧
名家吴晓雷、金正雷学习
川剧
净角。以唱功见长,继承发展了老师优秀的声韵技艺,在
川剧
净角的发声方法上进行了探索,把
川剧
净角唱腔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相结合,丰富了
川剧
净角唱腔,形成了“嗓音浑厚甜美、唱腔悦耳动听、节奏鲜明、讲白清晰明快、抑扬有致”的净角表演风格。代表作品有《五台会兄》《牧虎关》等。不遗余力地将技艺传授给青年演员,为传承...
查看更多
1
15
16
17
18
19
3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