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1   星期二   农历六月初七   夏至 夏至
搜索
许倩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8年7月生,四川省成都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3岁开始学习川剧,师承川剧名家阳友鹤、周裕祥,扮相秀美,嗓音圆润,咬字清晰,韵味醇厚,行腔婉转流畅,善于运用极具艺术魅力的眼神和身段,将人物的情感世界表现得细腻而深刻。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与陈书舫、廖静秋一起被观众评选为“川剧皇后”。在七十多年的舞台生涯中,演出了数十部大戏和近百出折子戏,塑造了众多的川剧旦角人物,培养了近百名川剧弟子。代表剧目有...
查看更多
周继培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8年2月生,重庆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1940年拜川剧艺术大师贾培之为师,学习川剧表演,攻正生、老生。通过多年舞台实践,在川剧声腔及表演艺术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并创造性地将声腔和四川扬琴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川剧声腔艺术。代表剧目有《马房放裴》《空城计》《古城会》《挑袍》《长生殿》等。多年来,致力于传承贾派艺术,教习青年演员,使贾派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查看更多
高凤莲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9年2月生,重庆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自幼随父亲高云峰、母亲高莲芳学习京剧。11岁改学川剧,先拜川剧名家李燕清为师,后师从川剧大师周慕莲。13岁在成都华垠大舞台登台演出,很快担任《西施》《红娘》《飞仙大道》等剧目的主演。通过多年舞台实践,在川剧声腔及表演艺术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演特点。在继承周慕莲大师技艺的同时,又培养了众多传承人,使周派艺术后继有人。代表剧目有《焚香记》《柳...
查看更多
肖德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5年2月生,四川省巴中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79年进入四川省巴中县川剧团,主攻小生。1987年拜川剧名家蓝光临为师,研学、实践“蓝派艺术”,唱腔优美,形体讲究,文武兼工。代表作有《石怀玉惊梦》《逼侄赴科》《踏伞》《柳荫记》《绣襦记》《碧波红莲》等。1996年获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从艺以来,在演出、教学、创作、传播、研究等方面深入探索,教授过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
查看更多
徐寿年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0年8月生,2017年5月去世,四川省成都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师从川剧名家吴晓雷、金正雷学习川剧净角。以唱功见长,继承发展了老师优秀的声韵技艺,在川剧净角的发声方法上进行了探索,把川剧净角唱腔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相结合,丰富了川剧净角唱腔,形成了“嗓音浑厚甜美、唱腔悦耳动听、节奏鲜明、讲白清晰明快、抑扬有致”的净角表演风格。代表作品有《五台会兄》《牧虎关》等。不遗余力地将技艺传授给青年演员,为传承...
查看更多
任庭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10月生,四川省成都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52年入又新大戏院学习川剧表演。1978年师从川剧名丑周裕祥,专攻川剧丑角表演艺术,尽得其师风格。同时又得川剧丑角表演艺术家周企何指点传授,创新运用多种传统川剧表现手段艺术展现各种舞台人物个性,把川剧独有的传统表演元素与现代审美观念融为一体,形成以机趣、幽默为主要表现手法的川剧丑角表演风格,艺术影响广泛。代表作品有《活...
查看更多
刘时燕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回族,1942年8月生,四川省绵竹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川扬琴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61年高中毕业后进入绵竹县川剧队学唱闺门旦。1962年调入四川省曲艺团,师承四川扬琴大师李德才学习女腔旦角。在继承德派扬琴华丽妩媚唱腔韵味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川剧旦角女腔唱腔艺术之长,勇于探索,刻苦实践,形成自己委婉细腻、含蓄深沉的唱腔特色,发展、丰富了四川扬琴演唱技法。长期坚守在四川扬琴创演、教学第一线,积极致力于培养四川扬琴传承人,为弘扬四川...
查看更多
沈福存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1月生,2021年11月去世,四川省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48年入厉家班,师承厉彦芝、戴国恒、吴芷香,攻青衣、小生。20世纪六七十年代改演老生。1978年重返青衣行当。在六十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广泛学习“梅派”“尚派”“程派”“张派”表演,主演了《玉堂春》《凤还巢》《王宝钏》《春秋配》《锁麟囊》《坐楼杀惜》《望江亭》《生死恨》等剧目。善用优美华丽、新颖多变...
查看更多
刘玉玲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7年1月生,北京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北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58年考入北京新中华河北梆子剧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前身)学员班,师从李云卿、李桂云,工青衣、闺门旦。后为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主要演员。嗓音圆润甜美,音域宽广、高低自如、刚柔相济、强弱分明,扮相端庄秀丽,做派雍容潇洒,塑造人物生动传神。代表剧目有《蝴蝶杯》《柜中缘》《窦娥冤》等1984年获第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3年获...
查看更多
余开源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艺名余开元,男,汉族,1948年3月生,四川省资中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63年从四川省泸州戏曲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泸州市川剧团。先后拜川剧名家韩成之和袁玉堃为师,专攻川剧文武小生。从艺五十余年,先后塑造舞台艺术形象百余个。基本功深厚扎实,扮相英武俊美,身段潇洒利落,表演形神兼备,唱念做俱佳。著名戏剧导演阿甲评论其舞台表演“博而能精,立像传神”。代表剧目有《轵...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