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6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廿三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2617)
机构
(0)
政策
(35)
资讯
(1255)
清单
(259)
资源
(163)
学术
(825)
百科
(0)
其他
(8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老北京“吆喝”艺术
2010.11.05
专题报道
老北京“吆喝”艺术“京城叫卖大王”的臧鸿白纯孟雅南 老北京的商贩在吆喝之前都会用手拢住耳朵,对于这一标志性动作的成因则众说纷纭。有说是为了拢音,有说是要示意别人吆喝即将开始,免得突然一嗓子吓着了孩子。 北平小贩的吆喝声是很特殊的。我不知道这与评剧有无关系,其抑扬顿挫,变化颇多,有的豪放如唱大花脸,有的沉闷如黑头,又有的清脆如生旦,在白昼给浩浩欲沸的市声平添不少情趣,在夜晚又给寂静的夜带来一些凄凉。 ―――梁实秋《北平的零食小贩》 北京街巷中抑扬顿...
查看更多
文化遗产保护:慎言“打造”
2010.11.05
论坛
文化遗产保护:慎言“打造” 近些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我们常听到“打造”的说法。许多地方政府热衷于把当地的文化遗产“打造”成“××名片”、“××景观”等等。但对文化遗产的“打造”却带来了影响深远的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警觉。 所谓“打造”,自然离不开“打”和“造”。而“打”和“造”正是几十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最令人痛心的症结所在。在追求GDP的潮流里,在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中,文化遗产被打毁、打掉得已经太多太多了,实在经不起进一步...
查看更多
传统戏曲:中国人最后的审美家园 如何与现代接轨?
2010.10.25
论坛
传统戏曲如何与现代接轨?保存个性和特性的传承,扬长避短、顺应时代要求的创新是戏曲的生命力所在。中国戏曲整体的写意性、程式性要保留,切忌盲目采用现代舞台声光电技术“大制作”,破坏戏曲的本质。 传统戏曲:中国人最后的审美家园 如何与现代接轨?季国平 戏曲,是中国人最典型的传统审美方式。 中国戏曲雅俗共赏,选材宽泛,自古以来,既有帝王将相的阳春白雪,也有寻常百姓的家长里短;既登得了庙堂,又入得了街巷。中国戏曲深蕴传统文化的精髓,舞台之上,一桌...
查看更多
专家纵论“非遗”保护利用:警惕破坏性保护
2010.10.18
其他新闻
专家纵论“非遗”保护利用:警惕破坏性保护 2010年10月17日,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论坛在济南行。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祈庆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吕品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就“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合理利用各抒己见。 周和平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在历史演进中建设起来的共同的精神家...
查看更多
两岸首次共同举办汉字艺术节
2010.09.17
其他新闻
两岸首次共同举办汉字艺术节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9月16日的北京太庙,一群来自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的白衣少女,用优雅的歌声演绎了3000年前的《诗经?庭燎》,备受瞩目的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由此拉开帷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许嘉璐,文化部副部长、中华文化联谊会顾问李洪峰,台湾“文化总会”副会长林澄枝,以及近百名来自两岸的文化界代表、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出席开幕式。 李洪峰在致辞中说,首届两岸汉字艺...
查看更多
戏曲学会龚和德、昆剧名家蔡正仁和舞美设计师刘月美谈《中国昆曲衣箱》
2010.09.01
论坛
戏曲学会龚和德、昆剧名家蔡正仁、舞美设计师刘月美谈《中国昆曲衣箱》 【主持人的话】 在昆曲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衣箱制及其穿戴规制与昆曲表演艺术一样,是昆曲演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江湖行头”,到清代宫廷戏剧史料《穿戴题纲》,以至20世纪60年代印行的曾长生的口述录《昆剧穿戴》,在这些有限和不甚完整详尽的记述中,我们可一窥昆曲历史演变中的服饰道具以及角色装扮。 【聊天实录】 [主持人]:“聆听名家,品味书香...
查看更多
手工业老字号:不可待字闺中
2010.08.31
专题报道
手工业老字号:不可待字闺中 很多老字号一直以为自己身负金字招牌,自然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现代商战中,品牌传播已经成为企业壮大和保持长久影响力的不二法门。曾有人说,如果可口可乐一天不做广告,其销售量将下降10%,现代企业的品牌传播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往往是网络、电视、电台、报纸等进行海陆空立体轰炸。 全球化的中国,对所有的企业,无论是新兴企业还是老字号,都发起了挑战。老字号若要复兴,最主要的元素,即是融入现代社会,以变应变,与时俱进。对老字号...
查看更多
蜀绣,何日盛景重现
2010.08.26
专题报道
蜀绣,何日盛景重现 学员们在郫县蜀绣公园的绣房里学习蜀绣技艺(新华社记者何俊昌摄)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红酥手,青丝万千根,姻缘多一分……”一曲《蜀绣》,勾起人们对这门古老技艺的无限遐想。 然而如今的成都,早已难觅昔日“家家女红,户户针工”的场景。据统计,目前成都市的“绣娘”仅3000人左右,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有官方认证级别的仅为165人;同为中国四大名绣,蜀绣产业的年产值不足3000万元,与苏绣相去甚远。 几经浮沉 “整个9...
查看更多
为“中国漆器”正名
2010.07.12
专题报道
为“中国漆器”正名丛玲玲 传统漆器工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项,其核心材料是取自漆树的天然漆,国人称之为“大漆”,和现今流行的“化学漆”有天壤之别。实际上,“漆”所指本就是大漆,而化学漆仅为“涂料”,与“漆”本无干系。而今,化学涂料已经头顶“漆”字,遮盖了大漆本来的面目。比如,一说到“漆碗”,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是刷涂过化学涂料的碗,担心危害健康而不会用作餐具。其实,天然漆器绝对是无毒无害的绿色环保用具,具有防腐、防潮、轻便、色泽沉着优雅等优点...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内忧外患:传承机制不明
2010.07.02
其他新闻
非遗保护内忧外患:传承机制不明 中国非遗保护面临“内忧外患” 京城6月,京西大觉寺,明慧茶院,表演者龚一正在弹奏《潇湘水云》。 时值第六届古琴会,作为古琴艺术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今年他还带来了《流水》、《捣衣》等名曲。一同献曲的还有龚一的开门弟子陈雷激、琴歌...
查看更多
1
212
213
214
215
216
26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