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2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初九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2617)
机构
(0)
政策
(35)
资讯
(1255)
清单
(259)
资源
(163)
学术
(825)
百科
(0)
其他
(8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瑶族服饰
2008.05.28
专题报道
瑶族服饰湖南常宁瑶族湖南隆回花瑶一 人类服装具体起源何时,恐怕难以准确考证,但是人类的童年从蒙昧时代进入早期文明,生存的环境和条件衍变了生活方式,劳动成了主要的生存手段和过程,人类又在实践中掌握了耕织技能,于是服装在人类生活的基本要素“衣、食、住、行”中排在了首位。劳动和生活的基本需求验证了服装最早源于使用功能。 瑶族自古就是一个热爱生活、有着丰富审美情趣的民族。古代一直就有盘瓠后人“好五色斑衣”的说法,丰富多样、绚丽多姿的瑶族服饰分有头饰、胸...
查看更多
多元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08.05.26
论坛
多元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祁 庆 富一、文化多样性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出发点 人类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造就了人类丰富多样的生存形式,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完整性。由于近代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剧烈冲击,以及自然灾害、战争威胁等因素,世界许多地区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从多元文化视野出发,继承和保护世界各地的“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遗产和世界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基本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端午节
2008.05.26
专题报道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端午节 “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李次青(清末)岳阳汨罗市屈子祠镇屈子祠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
查看更多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和原则
2008.05.19
论坛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和原则 王亚南 目前文化保护常见的误区是将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统)的保护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古迹)的保护混为一谈。 所谓“文物”实质上只是逝去文化的物化遗迹,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就是文物古迹,其保护方法即所谓“博物馆式的保护”,讲求“原封不动”,“修旧”尚需“如旧”。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都是存活于社会现实里的某种文化形态,即存...
查看更多
民间书会艺术:活力与危机并存
2008.05.19
专题报道
民间书会艺术:活力与危机并存 民间文艺作为中华民族母体文化,是激活农村文化的“酵母”。然而,在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过程中,民间文艺也被一些所谓的时尚艺术撕扯、摧折、吹散,使农村文化缺乏内在活力。 4月底,记者采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简称“中国民协”)和山东惠民县、河南宝丰县民间艺人时,发现一些民间文艺形式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传承人危机,深深感到:民间文艺的保护、传承和新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农村文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书会再兴?D?D彰显民间...
查看更多
权利意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意义
2008.05.13
论坛
权利意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意义 刘永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全球化背景下人权文化发展和国际社会对文化权利日益扩大关注的必然结果。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的权利意识对发展人权和实现公民文化权利、对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国际社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作一项关于人权和发展的科学工作。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
查看更多
白诚仁:留住湖南民歌的根
2008.05.06
专题报道
白诚仁:留住湖南民歌的根一哼唱起他采集的山歌、民歌,76岁高龄的白诚仁立刻兴致盎然,露出了孩子般天真的笑容陈 飞 摄年轻时的白诚仁下乡采风途中上个世纪60年代,白诚仁和同事在湖区采风《苗岭连北京》一直被人们传唱1978年,白诚仁(右二)和蒋慧鸣、何纪光采访民歌手戴福香 为什么 他创作的《洞庭鱼米香》《挑担茶叶上北京》《小背篓》让几代人传唱,而他却少有人知晓? 他虽已76岁高龄,却一次次奔波在湖南少数民族居住的山山寨寨? 他说 “我取歌于...
查看更多
地方戏曲传承与和谐社会建构
2008.05.05
论坛
地方戏曲传承与和谐社会建构 秦华生 一、地方戏曲的繁衍昌盛,是“花雅之争”中广大民众戏剧文化精神胜利的结果。 清代乾隆时期(1736――1795),产生过对中国戏曲格局影响深远的“花雅之争”。持续几十年的“花雅之争”,表面上是戏曲文化内部雅文化与俗文之争,实际上是民间草根文化与大众审美意向,挑战统治集团和文人士大夫集团审美文化的反映。其结果是广...
查看更多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与规范问题
2008.04.22
论坛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与规范问题李世涛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都受到了巨大挑战,这将进一步影响到人类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的质量。就全球范围的文化发展态势来讲,这些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经济向文化渗透导致的文化商品化;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蚀;文化的标准化发展趋势导致的对文化个性的压制和对文化多样性的破坏;工业文明的急剧发展及后工业文明的来临所导致的农业文明及农耕文化的破坏等等。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中国不但面临...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戏曲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2008.04.22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戏曲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王 安 葵 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的前夕,国务院批准并公布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录共518项,分为十类。这十类又可分五种类型。民间文学属口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族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属表演艺术;美术为空间艺术;手工技艺,传统医药虽有很多不同,但都
归
实用的技艺;民俗则为人数众多的人群长期形成的风俗和节庆活动。这十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共同的特点,都需要认真加以保护,但它们又有不同的性质...
查看更多
1
250
251
252
253
254
26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