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3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十    大暑 大暑
搜索
论坛
【摘要】45个传统医药类代表性项目入选“国五批”名录,体现出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国家战略,呈现出传统医药非遗保护的某些规律性特征以及近年来中医药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思路。非遗保护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和学术研究界推动中医药国家战略和传统医药类非遗保护,应加强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脱贫地区的关注,结合发掘和整理中华传统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精髓、经典,以非遗保护促进推进中医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关键词】“国五批”名录;传统医药类非遗代表性项目;国...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朱红色的底饰以金色的花朵和枝叶,两头略小,中间凸起,一个形似腰鼓的花瓶摆放在展柜中,引得参观的人们频频驻足观赏。9月27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这一只牡丹宝相瑞叶花瓶作为四川非遗的代表作品之一被选送展出。10月5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这件漆器的制作者,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都漆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尹利萍。尹利萍告诉记者,这件漆器制作于2012年。那一年,她想制作一件“炫目”的作品,便有了这只牡丹宝相瑞叶花瓶...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潘雪专心进行银饰制作 “我们生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有了更多传承技艺的方式,更应该与时俱进,走出一条新路。”得知国家出台的新政策提及民间传统技艺保护,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的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潘雪高兴地说。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意见》提出,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并指出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工匠培育计划,挖掘、保护和传承民间传统技艺,打造一批“工匠园区”。这意...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绵延不衰、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不仅有着内在深层关联,还有相互交叠、相互渗透、互构互促、相融相通之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承载各民族共同历史记忆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空间,是聚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动力的载体,是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的重要平台。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强系统性、整体性思维,在增进一体性和包容多样性等方面找到平衡点,研究厘清地域文化在黄河文明中...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中国历经多次动荡之后,从传统社会向新的社会阶段转化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场新技术、新观念、新产品的变革与传统的博弈中,手工艺开始摆脱原本依样制作的模式,尤其是“美术”概念的发展,影响了一批具有自觉意识的手艺人。这些手艺人开始遵从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能够体察客观生活、表达自我情感、传递审美观念,被誉为“美术家”。虽然不像“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近代美术在救亡与启蒙中开启的美术革命那样全面和具有广泛影响力,但是手工艺的变革使...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9月25日至29日,云南省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杭州浙江大学举办。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二级调研员周颜担任领队,来自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全省16个州市文化和旅游部门的76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班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浙江大学社会学院承办,旨在加强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提升非物质...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从自然山峰到地方文化传统中的“大地之母”,雪山的文化过程是当地人在雪山生态中生成地方性知识、构建社会秩序的动态的文化实践过程。围绕雪山形成的文化生态体系不仅构成当地人认识自然万物的认知图式,也参与到地方文化建构与社会变迁之中,积淀成为西藏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母体。由此生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回到母体的生成历史中进行文化溯源,理解当地人与自然相处的深层文化逻辑,以整体性原则加以保护与传承。保护这些与雪山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亦助力于维护雪山的自然...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重阳佳节,鼎湖峰下,颂歌高唱,礼乐悠扬。10月4日,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壬寅(2022)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在丽水市缙云县黄帝祠宇举行。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华侨华人、台湾同胞、社会各界及群众代表等近300人,共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今年祭典以“四海同心祭始祖,‘两个先行’启华章”为主题,共包含长号鸣天、击鼓撞钟、敬上高香、敬献花篮、敬献美酒、恭读祭文、行鞠躬礼、高唱颂歌、乐舞告祭9项仪程,融合唐风宋韵,彰显时代气息...
查看更多
论坛
步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以积极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这一新型遗产概念为先导,从立法、技术、行政和财政等政策渠道多方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治理新时代。这一进程与中国于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简称《非遗公约》)的国际合作机制以来积极推动地方、国家的制度化建设交相同步。因而,我们可以在整体上将这二十多年的历程理解为新时代中国文化政策朝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9月26日,由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云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2022年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展”在临沧市云县启幕,40项非遗项目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齐聚一堂,开展为期3天的现场巡展,为云县群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盛宴。 2022年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展在临沧市云县启幕 展览现场 高亢悠扬的剑川白曲《东山放羊调》、古朴神秘的纳西族热美蹉、明快...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