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3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十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2617)
机构
(0)
政策
(35)
资讯
(1255)
清单
(259)
资源
(163)
学术
(825)
百科
(0)
其他
(8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激活千年运河活力的文化密码
2022.11.16
论坛
来自山东的非遗技艺葫芦烙画 新华社发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查滑拳 光明图片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 新华社发 【热点观察】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现存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的赓续灿烂源于运河的流动不息,更源于运河沿...
查看更多
毛巧晖 张歆 杨赫: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节日民俗的资源转化
2022.11.15
论坛
【摘要】节日民俗的流变始终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节日民俗的自我调适中,节日记忆、地方景观与民间叙事彼此呼应,在文化想象中形塑了人们对节日民俗的感知机制。在遗产化语境中,节日的文化内涵被挖掘与凸显,同时节日也成为旅游或文化创意产业资源活化或整合的重要场域。在这一过程中,节日民俗的发展与遗产如何被利用开发成为关键。 【关键词】端午节;节日民俗;自我调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 节日根植于一个国家、民族的“时间制度”,是一个...
查看更多
中国非遗研修培训计划深职院2022年舞麒麟项目传承人研修班开班
2022.11.14
地方新闻
2022年11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舞麒麟项目传承人研修班在深圳市龙华区大浪麒麟博物馆举行。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非遗研究基地主任李卓梅在致辞中介绍,深职院已经是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参与院校、广东省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教...
查看更多
赵李娜:“一带一路”语境下我国西北民族口承语言民俗资源探究
2022.11.11
论坛
【摘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区域,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与中亚各国交流合作的有益文化资源,其中的“口承语言民俗”更是“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事业中语言文化产品输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文化素材。“西北民族口承语言民俗研究”在当今虽未形成独立学科建制,但在以西北地域为依托的民俗学及民族文学领域,此类议题早已是相关学者的持续关注对象。在“一带一路”建设“民心相通”目标下,若将相关学术成果继续延伸至“跨文化交流”及“文化资源传承利用”等角度...
查看更多
乡村出题 高校答题 真题真做 成果落地——用青春创意连接“黄河非遗”与“老家河南”
2022.11.09
专题报道
滔滔黄河为中原大地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以一种鲜活的方式保护和传承非遗,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通过文旅融合,让其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异彩?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秘书处联合发起青年乡村营造行动,让激扬的青春与厚重的非遗擦出创意的火花。从土布织艺体验空间、鸡窝改造成的打卡点到泥咕咕“泥小妮”、“豫西味道”视觉形象,通过一个个非遗空间、一件件非遗文创,“黄河非遗”点亮了“老家河南”…… 泥咕咕非遗...
查看更多
节气里 识农事丨立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
2022.11.07
节气资讯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公历每年11月7日或8日,太阳运行到黄经225度时为立冬节气。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习惯上,我国民间把这一天作为冬天的开始。 立冬·节气知多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立冬” 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
归
避寒冷。 我...
查看更多
节气里 识农事丨立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
2022.11.07
专题报道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公历每年11月7日或8日,太阳运行到黄经225度时为立冬节气。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习惯上,我国民间把这一天作为冬天的开始。 立冬·节气知多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立冬” 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
归
避寒冷。 我...
查看更多
探秘龙泉青瓷:千年窑火何以生生不息?
2022.11.04
专题报道
徐星的作品《盛世福禄》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始于三国两晋,兴于宋元,在南宋时期达到鼎盛,是与宋词、宋画等并列的“文化符号”,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首个入选的陶瓷类项目。 “龙泉青瓷是当之无愧的‘瓷海明珠’、交流互鉴的‘文化使者’。”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如此评价龙泉青瓷。 近日,第五届世界青瓷大会(下称:青瓷大会...
查看更多
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开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辽宁鼓乐实地调研工作
2022.11.04
地方新闻
杨久盛(右)与张连悌(左)就辽宁鼓乐中汉吹曲的用调、转调方式进行交流 为深入推进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辽宁鼓乐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11月2日,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及工作人员,前往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柳壕镇黄套村,对辽宁鼓乐及其传承人开展实地调研工作。沈阳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杨久盛,沈阳音乐学院音乐舞蹈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涛,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副研究员李放及中心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实地调研,并前往辽...
查看更多
高丙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精神构成与中国实践
2022.11.02
论坛
摘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代表作名录的设计及其在全世界的广泛实施,第一次为人类确立了文化差异条件下文化共享的公共机制,把联合国体系内通过文化达成对人的尊重的努力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文化的不同让各种“我们”相互区分、区隔,但是非遗保护的代表作名录制度把这种认识提升了一大步,差异文化因为被特定民族定为自己的代表性文化而有资格成为国际社会共享的文化遗产。当全人类因文化不同而相互欣赏与共享的格局形成时,最大限度地让每个人有机会受到尊重的文化条件就出...
查看更多
1
45
46
47
48
49
26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