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2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初九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2617)
机构
(0)
政策
(35)
资讯
(1255)
清单
(259)
资源
(163)
学术
(825)
百科
(0)
其他
(8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守正创新与跨界融合——手工艺的当代转换
2022.08.08
专题报道
赖庆国使用斑锡工艺制作的酒具 吴光荣紫砂作品《打结提梁壶》 甘而可漆艺作品局部 甘而可在犀皮漆中加入了黄金的成分,使犀皮漆纹理更加丰富。 甘而可制作的红金斑犀皮漆天地盖盒 传承、创新是手工艺存续发展的不二法则,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手工艺人不懈追求的方向和目标。尤其是近些年来,消费者对手工艺品的要求不断发生着...
查看更多
2022“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十九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亮点纷呈
2022.08.04
专题报道
玛纳斯与京剧、昆曲、太极拳等各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项目同台展演,视频连线传承人、短视频传播等云互动与现场同频……7月31日,2022“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简称“非遗展”)在乌鲁木齐新疆美术馆一经开展,即引发广泛关注,点燃群众的参与热情。 在这里,凝结各族人民生产生活智慧的非遗,以线上线下融合、展示展演结合、“非遗+旅游”“非遗+乡村振兴”聚合等形式生动呈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奉上了可看、可听、可品...
查看更多
朱怡芳:手工艺伦理的本质与范畴
2022.08.02
论坛
【摘要】手工艺伦理并非一种单纯的职业伦理,它包含着丰富的道德哲学内容。手工艺伦理的本质是获得“美德”。从应用伦理学的角度,手工艺伦理的范畴涉及人伦、生态伦理、职业伦理、教育伦理四个主要方面。手工艺之真,包括劳动、材料、有用的真实,科技的真知,信俗的真诚,身体和意识的真性。手工艺之善,包括目的正当、材料可靠、设计适度、功能合理、原理科学、技术恰当、表达熟练、质量优良的适合、相宜、良好。手工艺之美,有朴拙、华贵、通俗、礼性、素雅诸类,这些美的外在形式是多...
查看更多
传统体育与游艺的特点及传承研究:基于黑龙江流域民族的考察
2022.07.28
论坛
【摘要】目前,学术界以现代体育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传统体育与游艺的现象较为普遍,这背离了传统体育与游艺的属性,所以对其本质特征和属性的研究非常必要。传统体育与游艺是生活文化,直接起源于生活并具有服务生活的功能。由此要求我们在田野调查、学术研究、传承保护等方面遵循其生活文化属性。当下,民间传统体育与游艺在日常生活中式微,传统的文化传承方式乏力,一些传统体育与游艺重新回
归
生活已不现实,而嵌入中小学学校教育是切实可行的路径,是一种有效的活态传承方式。中小学学生...
查看更多
孟令法:传统节日习俗中地方性防疫知识的传承与转型
2022.07.28
论坛
【摘要】传统节俗中蕴藏着丰富的地方性防疫知识,但其代际传承却在传媒的“泛娱乐化”中被掩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的扩大、交通网络的便捷以及知识体系的专业化,人们对疫病的理解也开始走进“反经验”的认知领域。相较于利用节俗以强化俗民防疫意识的传统社会,追求科学防疫的当代民众不仅弱化了曾经的自主防疫行为,也更依赖权威的“真知”传输。针对防疫普及相对匮乏的生活事实,建立合理的“防疫”科普机制是极为重要的公共事业,而节俗的有序性和年度循环性则能为其提供时...
查看更多
傅谨:非遗语境下的戏曲传承
2022.07.28
论坛
【摘要】戏曲的多剧种格局虽然形成于南宋,但是戏曲的多样化共存,因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和21世纪初开始的非遗名录制度才获得充分确认。非遗名录制度的建立改变了戏曲的生态,各地一度濒危的戏曲剧种得到了普遍性保护,各地方戏曲剧种的独特性和与相关剧种的差异性得到了突出强调。但是行政主导和申报评定制的工作方式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它既是“重申报、轻保护”现象的根源,也导致各级非遗名录“传统戏剧”类别下的戏曲项目出现了诸多瑕疵,许多类似...
查看更多
跟着总书记看非遗丨从玛纳斯到三大英雄史诗
2022.07.27
专题报道
视频:新闻联播(7月15日) 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对少数民族非遗的保护 总书记同样高度关注 2018年3月20日 图1 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摄影: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提到《格萨尔王...
查看更多
陈强:阿凡提故事的多元文化考释
2022.07.22
论坛
【摘要】阿凡提故事于2014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但其多元文化内涵还未得到深入探研。通过跨文化考释发现,古代中原地区的类型故事、哲理思想及民俗符号在阿凡提故事中体现明显,中原文化对阿凡提故事影响深远。古印度文化与古希腊文化也在不同程度上对阿凡提故事产生影响,它们是形塑阿凡提故事的重要力量。阿凡提故事是独特地域中多元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民间范例,作为古代世界多元文化融合的结晶,它清晰地表征着古代世界多元文化与新疆民间社会的互动关系,揭...
查看更多
屈永仙:多民族文化交融与区域性文学现象 ——以南传佛教文化带中的民族文学为例
2022.07.21
论坛
【摘要】我国南方民族中信仰南传佛教的有傣族、布朗族、德昂族、佤族和阿昌族,他们聚居的区域以西双版纳、德宏、孟连为轴向周边辐射连成一个云南境内狭长的南传佛教文化带。他们使用傣文书写的佛经,具有与傣族相似的南传佛教习俗传统。傣族的贝叶经流入到周边民族地区进而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同时傣族也吸收了这些民族文化中的养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区域性贝叶文学现象。通过比较傣族史诗《创世纪》与德昂族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布朗族叙事诗《朗三飘》与傣族的《三尾...
查看更多
国家文化公园|古老声腔唱新曲
2022.07.20
专题报道
国家文化公园:古老声腔唱新曲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目前,我国形成了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五大国家文化公园总体建设布局。 国家文化公园的灵魂是文化,它蕴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亡绝续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密码。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戏曲在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中自觉扛起时代重任,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查看更多
1
50
51
52
53
54
26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