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2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初九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2617)
机构
(0)
政策
(35)
资讯
(1255)
清单
(259)
资源
(163)
学术
(825)
百科
(0)
其他
(8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南音(福建省厦门市)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厦门市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 泉州南音演奏演唱形式为右琵琶、三弦,左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这与汉代“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表现形式一脉相承。其工尺谱记法自成体系,是古代音乐记写形制之遗存。横抱演奏的曲颈琵琶、十目九节的...
查看更多
羌年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 日麦节(羌历年)也叫“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等,是羌族的隆重节日,活动内容以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为主,主要流行于四川省茂县23个乡镇的广大羌族聚居区,在汶川县、理县、松潘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等的羌族分布地区也有流传。日麦节系由羌族平阳历而得名,一般以农历十月初一为节日,为期三至五天。从内容上看,这种羌年活动反映的主要是羌族早期农耕文化的状况,但从表现方式中仍然显现出许多游牧、狩猎文化和万物...
查看更多
格萨(斯)尔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斯)尔》办公室 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斯)尔》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蒙、土、裕固、纳西、普米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
归
天国的英雄业绩。 《格萨(斯)尔》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它既是族群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多民族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见证。这一为多民族共享的口头史诗是草原游牧文化的结晶,代表着古代藏族、蒙古族民间文...
查看更多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1986)
2010.04.27
其他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 (文化部 1986年6月19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博物馆藏品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为了准确鉴别藏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加强藏品的保护管理,确保藏品的安全,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条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博物馆应根据本馆的性质和任务搜集藏品。藏品必须具有历史的或艺术的或科学的...
查看更多
端午节(罗店划龙船习俗)
2018.12.14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宝山区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又名“重午”、“端五”、“蒲节”等。“端”有“初”的意思,故“初五”称为“端五”。夏历(农历)正月建寅,按地支顺序,五月恰为午月,加上古人常将五日称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称“重午”。端午节习俗遍布全国各地,主要流行于广大汉族地区,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也有过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如纪念屈原投江、五月五日的毒日禁忌、越王勾践训练水师...
查看更多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看见方向——当非遗专业成为选项
2025.07.09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于2021年被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目前已有21所高等院校设立这一专业,另有多所高校在研究生专业中设立非遗方向。 近期,记者采访多所高校相关负责人,了解非遗专业热度,探寻高校如何更好培育文化传承生力军。 云南艺术学院的扎染工艺实验室(供图:受访者) “这个专业学什么?毕业能做什么?”北京联合大学招生咨询台前,一位家长帮孩子咨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情况;云南艺...
查看更多
人在草木间—2025“焕新茶生活”非遗联创大赛正式启动
2025.07.07
地方新闻
创意先锋、国潮达人、非遗焕新者——集结号已吹响!一场关于“非遗茶生活”的“万物CP”实验,邀你共创! 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主办,“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浙江省保护发展联盟承办的2025“焕新茶生活”非遗联创大赛正式启动!诚邀您以创意为笔,书写“非遗茶生活”的新篇章! 2025“焕新茶生活”非遗联创大赛以“非遗潮起,万物皆可CP”为主题,聚焦“思想性、创新性、实用性、市场落地性”四大维度,打造可欣赏、可传播、可沉浸...
查看更多
研培十年,树“文”树“人”
2025.07.01
专题报道
2015年,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简称“研培计划”)。149所院校倾力参与,1400余期研培班扎实举办,5.1万人次非遗传承人深造提升……十年耕耘,研培计划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工作规范、教学体系与管理方式。让我们倾听院校育人之“思”,聚焦传承人之“变”, 探寻从业者融合之“路”,从提升非遗传承能力、促进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三大维度,一览研培计划实施十年取得的丰...
查看更多
传承传播非遗,青春力量大有可为
2025.06.19
专题报道
“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是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当下,以传统为墨、以创新为笔,越来越多青年在非遗与现代生活的碰撞中书写着属于这一代人的故事,也让非遗“越活越年轻”。 “守”字值千钧 非遗传承,守正方能致远。对于青年传承人而言,“守”是深扎传统文化、萃取技艺精髓的修炼,是把祖辈的智慧化作记忆,将非遗的底蕴融入血脉,让非遗在时代浪潮中站得稳、立得住的根基。 河南洛阳孟津剪纸省级代...
查看更多
青春赋能创新传承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湖南主场活动圆满收官
2025.06.17
专题报道
2025年6月15日,以"融入现代生活 非遗正青春"为主题的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湖南主场活动,在长沙历史文化街区东茅街圆满落幕。为期两天的活动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通过创新形式展现湖南非遗魅力,打造了一场集非遗传承、展示、体验于一体的文化盛会。 代际传承:青春力量激活非遗生命力 活动特别聚焦青年群体在非遗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启动仪式上,湘剧国家级代表性...
查看更多
1
5
6
7
8
9
26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