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2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初九   大暑 大暑
搜索
地方新闻
6月14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南通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及主会场系列活动在南通市海门区举行。活动当天全网点击量近300万。 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钱钢,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封春晴,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副书记、副台长、集团总经理陆峰,省教育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负责同志,南通市、海门区有关负...
查看更多
要闻
江山留胜迹,瑰宝更青春。 6月14日,这是属于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星期六。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次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2017年起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今年,这个日子的主题为“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各地文物部门、文博单位组织开展7000余项线下线上活动,其中文物惠民服务数量超3000项。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新华社记者 徐壮...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洛阳之南,两山对望,伊水中流。龙门石窟内,文物保护工作者正埋头作业。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应用微波水分仪、超声波无损检测等技术……坚持保护第一,运用先进科技提升保护水平,让有1500多年历史的石窟风采永驻。 文化遗产见证中华文明,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考察时强调:“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6月14日是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6月10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陕西省主会场活动在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区开幕。省政府副省长徐明非宣布活动开幕,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高阳致辞。 高阳在致辞中指出,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陕西省主会场活动,共设置陕西省非遗体验中心开馆、传承人绝活才艺展演、非遗文创市集、织锦华裳非遗作品展、“跟着非遗去旅行”线路体验、手工技艺大赛等六大板块活动,希望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充分展示...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基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非遗研培工作实践,回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实施十年来的主要经验与成果,揭示非遗研培本质上是传承人群与教育机构“双向学习、共同探索”的过程,而其衍生的创新实践有效增强了非遗的活力和创造力。在艺术学理论框架下,对其中形成的“1+1”协同创新模式、区域性整体保护和跨区域分类保护振兴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院校学术资源与传承人经验有机融合,推动理论与实践双向转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艺术聚集”与“技艺互通...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端午节表现的连续性、包容性、创新性、统一性与和平性等文明特性融入各民族社会发展进程,在“日用而不觉”中推动了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展现了中华文明守正创新的精神,彰显了端午节赓续中华文明基因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伟力。端午节是各民族共创共享的传统节日,以保佑生命健康、护卫家庭平安和谐为主旨,表达了家国天下的共同理想。端午节蕴含中华民族共同体基因,在兼容并包中遵循“多元一体”价值取向,以具体而微的实践行动和磅礴的精神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农耕时代形成的各种戏曲艺术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戏曲文化在外来文化和新兴娱乐形式的冲击下,生存、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一些流行地域较小、观众面较少的戏曲剧种面临着失传的风险。探寻这些已失传及濒临失传剧种的起源、发展脉络,细致剖析它们在唱腔、表演、服装、扮相、道具、剧目等艺术呈现方面的独特魅力,对比成熟剧种应具备的条件,力求挖掘出导致其已失传及濒危现状的内外因素,并借助实地考察、理论建构和对策研究的现代学术研究方法及各方资源整合,有...
查看更多
非遗正青春
2025.05.22
专题报道
华夏大地上,非遗如繁星闪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注脚,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与情感。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识教育读本,其中包括“在职业学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队伍培养力度,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学校授课和教学科研。” 近年...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通过技术创新、设计赋能和跨界融合等方式,非遗工坊让传统技艺更好融入现代生活场景,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 浙江铜雕技艺非遗工坊的产品涉及建筑、雕塑、书法、装饰等诸多领域,并结合潮流文化设计产品,与众多国产品牌跨界合作,现已建立近百人的专业团队,拥有发明专利12项、外观专利百余项、版权40余项。在做好技艺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工坊搭建起“下游供应+仓储物流+分销”链条,实现规模化生产,带动约2000人稳定就业增收,还通过“非遗铜学堂...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漳州布袋木偶戏中丑角的演绎怎样实现伶俐、灵活的形体动作?南音缘何能存续千年、“活”在当下?作为一项有保密内容的国家级非遗,片仔癀是如何进行传承的?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中如何将碎瓷片变废为宝?蟳埔女民俗不同年龄段的簪花有什么讲究?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于4月26日20:00档在总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央视频全网独家首播。 福建是中华...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