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立夏
搜索
资讯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南音、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粤剧、格萨(斯)尔、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热贡艺术、藏戏、玛纳斯、花儿、西安鼓乐、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呼麦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地方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设区市、县(市、区)委宣传部、文广新旅局: 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2年4月28日   &nbs...
查看更多
地方
11月23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安徽省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办法原文如下: 安徽省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安徽省境内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传承和弘扬徽州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查看更多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徽州文化是指以历史上徽州府为中心地带,长期积累形成的具有丰富遗存的特色地域文化。徽州文化既是徽州的地域文化,同时又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典型,它以徽商为经济基础、宗族为社会基础、理学为核心价值。古徽州“一府六县”与相关的周边地带,是徽州文化孕育和发展的主要空间。 2008年1月,原文化部批准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区域范围为安徽省黄山市全境、宣城市绩溪县及江西上饶市婺源县。2019年12月,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文化和旅游部验收,公...
查看更多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黄山市      古代徽州辖地包括今天的安徽省黄山市和江西省婺源县。“徽州三雕”是古代徽州地区流传的木雕、砖雕和石雕三种工艺的统称,它们均为古代徽州地区明清建筑的装饰性雕刻,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   徽州古建筑以民居、官宅、宗祠、庙宇、廊桥、牌坊为主,无论建筑部件还是家居设备都具有很强的地域风格,十分注重雕刻装饰。一般多在房子的月梁、额枋、斗拱、雀替、梁驼(俗称元宝)、平盘头、榫饰、钩挂、隔扇门窗格心、裙板、绦环板、莲...
查看更多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婺源县      古代徽州辖地包括今天的安徽省黄山市和江西省婺源县。“徽州三雕”是古代徽州地区流传的木雕、砖雕和石雕三种工艺的统称,它们均为古代徽州地区明清建筑的装饰性雕刻,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   徽州古建筑以民居、官宅、宗祠、庙宇、廊桥、牌坊为主,无论建筑部件还是家居设备都具有很强的地域风格,十分注重雕刻装饰。一般多在房子的月梁、额枋、斗拱、雀替、梁驼(俗称元宝)、平盘头、榫饰、钩挂、隔扇门窗格心、裙板、绦环板、莲...
查看更多
相关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黄山市      徽州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主要类型,其传统营造技艺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徽州文化的典型表现,它在安徽省徽州地区世代相传,显示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同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当时在营造中主要采用穿斗式的结构方式。发展到宋代,穿斗式与抬梁式融于一体,营造技艺有了较大的提高。明代徽州民居出现了内设天井的平面布局和三间五架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