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295)
机构
(0)
政策
(1)
资讯
(171)
清单
(37)
资源
(8)
学术
(72)
百科
(0)
其他
(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学科定位
2021.09.27
论坛
摘要: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理念下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获世界各国的广泛共识,形成国际潮流,并取得巨大成绩。伴随着专业化、系统化的非遗保护工作的展开,中国学界也针对这一热点现象和相关问题开展了学术研究,研究的深入逐渐引发了对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的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兴起和发展与民间文艺学、民俗学、历史学、民族学等传统学科有着密切的学术联系,厘清其与这些学科(特别是民间文艺学、民俗学)之间的关系,对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
查看更多
非遗帮扶,让“软实力”成东西部协作“硬支撑”
2021.08.23
专题报道
西藏拉孜堆谐。 新华社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2018年以来,在国家多部门的支持下,许多地区大力开展“非遗+扶贫”工作,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振兴传统工艺。截至去年6月,各地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超2000所,带动非遗项目超2200个,带动近50万人就业、2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在“生产性保护”的努力下,众多乡村特色文化资源...
查看更多
王晨阳:以实践探索非遗教育与学科建设之路——从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说起
2021.07.26
论坛
【摘要】非遗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在实际工作中也是实践在先,而后才有政策法规和学术研究;同时它也是一个横向领域,跨越了多个学科边界。因此,非遗学科建设首先要立足实践。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委托高校和相关机构面向非遗项目的持有者和从业者开展多种类型的针对性教育活动,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增强了文化自信,提高了保护传承水平,提升了可持续发展能力。该计划在非遗教育方面...
查看更多
新疆:多彩非遗 “活态”传承
2021.06.16
专题报道
6月12日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通过举办300余项非遗专题宣传活动展示新疆非遗保护成果,凸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活动主题——“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 打造非遗项目聚集地 新疆国际大巴扎是新疆聚集非遗项目较多的景区之一。位于大巴扎步行街丁字路口旁的维吾尔族乐器店,老板娘布萨热木·吾买尔正在一边有节奏地弹着手鼓,一边向游客介绍手鼓的材质、指法和韵律。艾尔肯·吐么尔是布萨热木·吾买尔的爱人,他正...
查看更多
新疆:“非遗+旅游”成亮丽风景线
2021.04.08
专题报道
初春的新疆,冰雪融化,百花盛开。在5A级景区喀什噶尔古城,乐器制作、打制铜器、葫芦雕花、土陶上釉……令人眼花缭乱的非遗产品和体验项目汇聚一起,成为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助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日前启动“非遗集市”征集申报工作。在新疆,特色非遗体验项目与产品已逐步进入到多地景区与乡村,在吸引游客、推动旅游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独特作用。 产品应有尽有...
查看更多
产业化打稳致富根基 非遗之花绽放天山南北
2021.03.24
专题报道
新疆,曾被誉为古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多文化交汇,多民族聚居,让这里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区。塔城市塔塔尔族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喀什土陶、民族乐器制作……新疆各级政府公布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有4600余项,其中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超过80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10多项。新疆维吾尔
木卡姆
、玛纳斯、麦西热甫则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多年来,新疆通过法治保障、政策扶持、非遗展示等多种形式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同时,非遗扶贫在助力新疆精...
查看更多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是世界最多的?
2021.03.23
专题报道
沿着陇海兰新线铁路一路往西,江苏的昆曲、南京云锦,甘肃等地盛行的花儿,新疆的玛纳斯……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气息,保留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民俗文化“百科全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随着2020年12月太极拳和送王船申遗成功,中国已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查看更多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之新疆维吾尔
木卡姆
艺术
2021.02.20
专题报道
新疆维吾尔
木卡姆
艺术,于2005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于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木卡姆
”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在现代维吾尔语中,“
木卡姆
”主要意思为“古典音乐”。“新疆维吾尔
木卡姆
”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民众聚居区的各种
木卡姆
的总称,是一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新疆维吾尔
木卡姆
艺术主要分布于南疆、北疆、东疆各维吾尔民众聚...
查看更多
彭兆荣:论艺术遗产的形态与阈限
2021.02.05
论坛
【摘要】艺术与遗产原本都是古老的遗存与遗续,当今世界的遗产事业又赋予其全新的价值、内容、形态。艺术遗产正是这一新事态的新话语、新整合、新学科,致使艺术遗产呈现出了多种价值的维度。艺术遗产价值嵌入了多种形态,包括地方形态、民族形态、审美形态、“百工”形态等。无论是艺术还是遗产,抑或两者整合生成和延伸出新的形态,都需要我们回答相关的形态问题。 【关键词】艺术;遗产;形态;阈限 一、新老关系的重新整合...
查看更多
岳永逸:本真、活态与非遗的馆舍化
2020.12.28
——以表演艺术类为例
论坛
摘要:近20年来,作为非遗的重要类别,表演艺术类非遗因为其多样性与跨学科性,一直都有着丰富的研究样态。但是,这些研究多数还是在“原/本真性”与“活态传承”这两种规矩的范式下展开的。大量出谋划策的理论构想与保护实际同样脱节。在实质上,本真性、原生态论的持有者,以温和的保守主义和频频回望的复古主义为毂,将非遗视为亘古不变的、静态的,定格为经国大业的擎天柱,而将之博物馆化、标准化,并需要高级别安保,终止沦为小众把持的博物馆、展览馆、演艺馆等“馆舍”之产业...
查看更多
1
4
5
6
7
8
3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