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44)
机构
(0)
政策
(3)
资讯
(104)
清单
(11)
资源
(9)
学术
(11)
百科
(0)
其他
(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2019山东“非遗月”突出乡村振兴
2019.01.31
地方新闻
1月28日,2019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以下简称“非遗月”)系列活动在山东济南启动。启动仪式上举办了主题为“中国节·中国年”的展演活动,山东多个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亮相,充分展示了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传承理念。今年山东的“非遗月”紧紧围绕中央和山东关于脱贫攻坚的有关要求和部署,充分展现全省非遗助力脱贫取得的丰硕成果。1月28日至2月19日“非遗月”期间,山东各地将举办685项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其中,近九成的活动直接或间接...
查看更多
1分钟知非遗事·非遗半月报第27期
2019.01.29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第27期:2019年1月14日—1月27日本期信息一览:▲ 北京出台地方性法规《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 湖南启动“我和非遗迎新年”活动▲ 2018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征集宣传活动启动▲ 2019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启动▲ 第二届“中国手艺”创...
查看更多
要传承也要创新 探索中华老字号发展新路径
2019.01.28
专题报道
1月22日,由新华社瞭望智库和《财经国家周刊》联合举办的“振兴中华老字号路径探索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工信部、文化和旅游部、商务部、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与会专家及企业代表围绕老字号品牌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振兴策略、助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老字号”是指年代比较久远,有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良好声誉和传统文化内涵的老商号、老品牌。目前,经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共1128家,平均有160多年的历史。中华老字号是好品质、好技艺的象征,是工匠...
查看更多
2019山东非遗月启动 助力脱贫攻坚
2019.01.25
地方新闻
1月24日下午,2019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新闻发布会在济南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19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启动仪式将于1月28日(农历腊月二十三)举行,今年以“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主题,全省各地将举办685项非遗展演展示活动。据了解,作为主会场,山东省文化馆将开展临沂
柳编
成果展、“迎春纳福”年画展、迎新春灯谜会和元宵佳节文艺演出等活动。此外,今年山东省将分东中西遴选了三个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市或区域作为分会场,分别是...
查看更多
山东:传统工艺成乡村“香饽饽”
2019.01.03
专题报道
游客在山东省临沂市某农业观光园购买传统手工艺品 2018年12月19日早上7点,三洼村的天刚放亮,已吃罢早饭的刘谭英老人便携一捆麦秆和一个马扎,往村街走去。此时,那里已聚集了五六位乡亲。她们每人身边都放着一捆麦秆,这是编麦秆辫的唯一原材料。经老人之手编出的麦秆辫,随后会被送往三洼村麦秆扇加工厂,用来制作既环保又实用的麦秆扇。如今,靠着老辈人传下来的麦秆扇制作工艺,三洼村这个位于山东省新泰市羊流镇的小村庄,有300多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其中,90...
查看更多
霍邱
柳编
2018.12.14
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查看更多
黄岗
柳编
2018.12.14
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查看更多
固安
柳编
2018.12.14
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查看更多
广宗
柳编
2018.12.14
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查看更多
柳编
(曹县
柳编
)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曹县 曹县
柳编
技艺,主要分布于山东省曹县的倪集乡岳楼村、魏庄村、古营集镇。 曹县境内盛产杞柳,其柳条具有皮薄、柔韧、洁白、实心、着色力强等特点,因而为
柳编
技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长期以来,当地民众就地取材,家家户户以
柳编
为生。
柳编
艺人秉承“传男不传女”的祖训,父子相承,将
柳编
技艺传承至今。农耕时代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决定了民众的传统生活方式。当地民众常利用自家种植的杞柳条,自己或请艺人编筐、编斗以满足家用...
查看更多
1
9
10
11
12
13
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