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范应龙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3年6月生,河南省内乡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宛梆代表性传承人。1957年入内乡县宛梆剧团工作,1960年拜邢德山(艺名邢普玉,外号“二垫儿”)为师,工武生。唱念俱佳,表演举止有度,端庄大方,刚则凛烈威猛、柔则沉稳持重,长于人物刻画,行腔稳健,抑扬有致,半说半唱的演唱技巧独具韵味。表演过近百部剧目,代表作有《前后楚国》《斩蔡阳》《打金枝》等。1992年率领宛梆剧团参加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获优秀表演奖。2007年以来到...
查看更多
王艺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7年8月生,山西省万荣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蒲州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出身梨园世家,自幼酷爱戏剧,13岁考入运城县蒲剧团,攻小生,师承蒲剧“四大武生”之一解洪平弟子邸国栋,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在唱腔上根据自己嗓子淳厚洪亮的特点,扩大高音区,增强了阴柔性,被观众赞为“满口嗓”。做功上,集蒲剧小生名家之大成,并吸收京剧小生的文雅做派,特别是翎子功、梢子功、帽翅功特技表演深受专家与观众的赞誉。代表剧目有《黄鹤楼》《清官寇准》《吕布与貂蝉...
查看更多
阙太纯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0年生,重庆梁平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戏(梁山灯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演员。阙太纯1957年开始随父亲阙德芳学习梁山灯戏表演,1964年被梁平剧团招为学员并逐渐登台演出,先后学习文、武生,文、武丑和花脸的表演,成为了能够胜任各种角色的演员,1990年起担任文化馆戏剧辅导干部,并从事梁山灯戏的实验演出和研究工作,退休后又积极参与梁山灯戏的创作、演出、研究活动。他表演技艺精湛,掌握变脸、灯影木偶身法等很多独特的民间绝技。代表作...
查看更多
吴佩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72年生,广东海丰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吴佩锦从小师从当地著名拳师彭新会、黄坤城学习武术,并参加村里的舞狮队演出,1988年被录取为海丰县白字戏剧团训练班正式学员,师从广东省汉剧院刘志群学习基本功,又得到了白字戏著名小生何循禧、唐大聪和声乐老师陈海鸣的指点。毕业后随团演出,先后担任武生行、丑行演员。其较全面地继承了白字戏的丑行、武生传统艺术,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一些创新和突破。代表作品有:《方世玉打...
查看更多
吴年成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生,河北任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秧歌戏(隆尧秧歌戏)代表性传承人。吴年成1952年进入石家庄前进秧歌剧团,随其伯父著名隆尧秧歌戏艺人吴喜堂学艺,主工武生,后随其姑姑隆尧秧歌戏第六代传人吴淑英学艺,主工武生、导演,为隆尧秧歌戏第七代传人,并随著名京剧红净何月楼学习武功,后进入石家庄市丝弦戏校拜郝横莲为师,1960年至1963年在岗南水库河北调剧团(原石家庄市同顺秧歌剧团)担任演员,1963年至1988年在隆尧县秧歌剧团任演员...
查看更多
刘巧菊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2年生,河北高邑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秧歌戏(隆尧秧歌戏)代表性传承人。刘巧菊1955年3月考入河北省隆尧秧歌团,拜秧歌著名艺人、名丑(兼青衣)第六代传人杨保田为师,初学小旦戏,1958年进入冯村戏校秧歌班学习小生、武生、须生,1959年至1966年、1976年至1989年在隆尧县剧团任演员,为隆尧秧歌戏第七代传人。其嗓音清晰纯正,唱腔、道白通俗易懂,优美动听,表演细腻,善于刻画人物内心情感,并擅长甩发技能。代表作品有:《彩楼配...
查看更多
刘经仓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0年生,福建寿宁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寿宁北路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演员。刘经仓1952年进寿宁县北路戏剧团,1988年调入寿宁县文体局,至2000年退休。师承应阿田老师,主工老生、武生,继承了传统表演风格,对北路戏的唱腔和手、眼、身、法、步等有较深造诣。代表作品有:《狸猫换太子》《反五关》《齐王哭将》《宏碧缘》《岳云出征》等。
查看更多
缪清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3年生,福建寿宁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寿宁北路戏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寿宁县北路戏剧团团长,国家二级演员。缪清奇1978年参加寿宁县北路戏剧团工作至今,师承叶明声、刘经仓,对北路戏的老生、武生、武丑等行当有较深研究,表演有层次、有风格,很好地继承了北路戏表演程式和唱腔风格特点。代表作品有:《齐王哭将》《宏碧缘》《仙女下凡》《龙虎斗》《半夜夫妻》《铁血鸳鸯》等。
查看更多
林培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1年生,福建连江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闽剧代表性传承人,原福州市闽剧院院长,一级演员。林培新1960年进入三明市艺术学校,师从闽剧名家张平澜、李小白,专工文武小生,其戏路宽广,能演小生、武生、老生、文丑等角色,表演风格高雅、潇洒,道白清晰,唱腔优美,婉转流畅。代表作品有:《白蛇传》《三搜幻化庵》《御碑亭》《十一郎》等。
查看更多
周小兰魁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3年生,广西桂林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桂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周小兰魁出身于梨园世家,6岁进入光明桂剧社随父周兰魁学戏,先学花脸后改武生,先后师从杜木生、唐仙蝶、刘万春、盖铮鹏等,他善于吸收兄弟剧种丑行门路,逐渐形成桂剧“小派”丑脚流派,其表演幽默、含蓄、风趣。代表作品有:《闹龙宫》《唐知县审诰命》《血丝玉镯》等。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