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资料图:周龙在话剧《兰羽恋》彩排现场发言 受访者供图“从唱戏来说,术业有专攻,学戏得‘专一’。”近日,著名京剧武生演员、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周龙在北京接受“中国新闻网”微信公众号(ID:cns2012)记者专访。对京剧等戏曲艺术的传承,他说:“我不反对搞创新、搞实验。传统优秀文化是我们创作的源泉,我希望搞创新时,能真正对传统有一些本质上的认识,才不容易偏离传承的轨道”。  周龙生于1965年,是国家一级演员、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据国戏官方...
查看更多
论坛
  剧目,是戏剧各项艺术元素集中体现的载体,也是传承、创造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因此剧目能否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历来是业内外高度关注的话题。就戏曲而言,每当议论及此,我往往会想起周信芳先生的两句话:“文戏是有戏无曲不传,武戏是有武艺无人物不传。”抚今追昔,深感大师基于极为丰富的舞台实践,确实点到了关乎文、武两类剧目生命力的突出症结。  周信芳的话,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担任上海京剧院院长期间,与戏剧家吴石坚谈艺聊天时讲的,针对文戏还强调说:“靠情节取胜只能眼前...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梨园界里面的俗语,人家都当他们老生常谈。其实,他们说的这种俗语,着实有点儿道理。让我们来看看吧:    一、男怕西皮 女怕二黄因为剧中不论是生是旦,演唱的时候,最难的是西皮快板,没有本钱,休想唱得了,所以男角儿碰到了西皮快板,眉头便皱起来了,换了坤角儿,非但不怕,还得开心,因为坤角儿的嗓子,大都是尖锐的,唱到西皮,很写意的唱出来了。那么坤角儿何以要怕二黄呢?这也有一个原故的,男角儿的嗓子来得阔,唱二黄很配胃口,坤角儿没有低阔的嗓子,只会望上高唱,要他低下...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2018年度戏曲专项扶持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国家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系列文件精神,2018年,文化部将继续开展戏曲振兴工程,实施“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扶持工作。现将申报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内容(一)“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戏曲的重要发源地、流变地和聚集地,曾培育了余三胜、谭鑫培、曹禺、陈伯华等戏剧大师。近年来,湖北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坚持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重,固本浚源,延续根脉,以推进戏曲进校园为有效抓手,着力加强戏曲剧目生产、人才培养、院团建设、戏曲群众组织建设,全力推进湖北戏曲繁荣发展,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扎...
查看更多
人物
陈培森在演示铁枝木偶。受访者供图  在三米见方的戏台上,表演者盘坐于潮绣帐帘后,通过三根铁枝操作身穿潮剧戏袍的木偶,演出栩栩如生的人物。这一汇集了潮绣、大吴泥塑、潮剧盔头等多种“非遗”的技艺叫做铁枝木偶,在潮汕地区广泛流传。  入行33年,铁枝木偶国家级传承人陈培森见证了行业的起伏。鼎盛时期,在日常的民俗活动中处处能看到铁枝木偶的身影。随着观众流失,木偶戏表演市场日渐萎缩,民间剧团也曾面临举步维艰的境地。  近年来,潮州积极创新模式,让传统“非遗”项目重获...
查看更多
人物
如果把近现代的京剧发展比成大江大河或群山峻岭,那么,谭鑫培则是江河的主干和山脉的主峰。  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艺术家总是用他天才的创造为后人树立规范。谭鑫培也是这样,他代表了传统表演艺术领域达到的最高水平,同时也为京剧艺术确立了美学规范。  在传统剧目的整理加工和提高方面,谭鑫培最好地阐释了“在继承基础上创新”的理念。有人称其为京剧的“革新家”,殊不知他和那些痴迷于新剧目创作,粗暴地丢弃传统戏的所谓“革新家”,没有任何共通之处。  谭鑫培拥有基于对中华美学...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12日,京剧表演艺术家赵葆秀、叶金援收徒仪式在北京举行。赵葆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传承是京剧界的一个优良传统,“老师、戏校是优秀演员的始发站,这次我的四位弟子里有两位是教师,京剧需要人才、在等待人才,我希望我们共同担负起这个责任”。叶金援也称“我们有责任也有这个义务,为京剧事业以及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培养接班人”。本次收徒仪式上,赵葆秀、叶金援携弟子们与前来祝贺的嘉宾合影。(摄影:韩凯)赵葆秀,1959年进入北京戏曲学校,师从孙甫亭等。1987年,她获得中...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8月9日,安徽省淮南市小百灵京剧团学员利用假期学习京剧基本功。陈彬摄/光明图片中国戏曲学院“高参小”工作九所市级基地校在学院大剧场举办年度教学汇报。资料图片中国戏曲学院教师刘勉宗在首医大附小戏曲课程期末教学汇报中指导学生登台展示。资料图片“果然有了精气神!”这是不少孩子接受戏曲教育后最显著的变化。  “现在老师只要一说‘把你们的精气神拿出来!’孩子们马上挺起小胸脯,目光炯炯有神。”已从事三年戏曲教学的教师白燕自豪地说,“学过京剧的孩子一看便知,男孩子更加精...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北昆版《牡丹亭》今年6月22日,北方昆曲剧院迎来了建院60周年的盛事。为此北昆汇聚全国七大昆曲院团举办经典昆曲展演庆生,并在原址一片瓦砾中竖起了展现两年后在原址新建的北昆前景:一座崭新的昆曲大剧院和年轻人非常喜欢的小剧场。60岁的北昆将迎来华丽蜕变,这固然令人欣喜,但更让人敬佩的,则是几代北昆人对昆曲的执着和坚守。作为长江以北的唯一一家昆曲剧院,北昆人担负起昆曲在北方重镇传播的重任,将流传了几百年的《牡丹亭》《西厢记》这些雅致的昆曲剧目搬上舞台,呈现出昆曲...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