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43)
机构
(0)
政策
(0)
资讯
(39)
清单
(66)
资源
(7)
学术
(19)
百科
(0)
其他
(12)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京剧武戏为何日益边缘化?
2014.11.21
专题报道
《挑滑车》《武松打虎》《雁荡山》《三岔口》等经典武戏,近年来在全国的京剧舞台上已经越来越少见了。正在天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业内人士指出,“武戏”正被日益淡化和边缘化,亟待拯救和保护。 武戏成了文戏点缀 武戏在中国戏曲历史上曾经辉煌过,产生了杨小楼、李万春、高盛麟、盖叫天等明星,也诞生了《盗银壶》《挑滑车》《文昭关》《武家坡》等一批经典剧目。而如今,武戏却成了点缀。 国家京剧院导演高牧坤说,现在各大晚会中,演京剧时只是唱一...
查看更多
丹寨古法造纸:从大山走向世界
2014.10.23
专题报道
在蓝天白云、静谧如画的石桥长廊前,一条S形绕寨脚流过的南皋河清澈见底,两排苗族木式吊脚楼临河而建,在鹅卵石铺就的纸街巷道里,古法造纸作坊随处可见,用石桥纸制作的各色灯笼、彩色相框、艺术纸伞、书画用纸成为来往游客的选购“对象”。 地处中国西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以留存完好的苗族古法造纸技艺而闻名于世,是中国古法造纸工序、工具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全村现有250户村民,95%以上是苗族,村里大多数人都...
查看更多
如何从社会角度探讨戏曲样式
2013.05.13
论坛
如何从社会角度探讨戏曲样式刘厚生 编者按:我国民族戏曲是在世界戏剧之林中独一无二、具有特殊风采和成就的舞台艺术样式。然而,在新的时代环境中,文艺多元化,内外竞争激烈,戏曲近二三十年来出现了衰落现象。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民族戏曲,在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历史任务中,应该占有什么样的位置?如何振兴,如何走出困境?年过九旬的著名戏剧理论家刘厚生于今年4月写下6500字长文,从文艺社会学角度,再次中肯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本报特予以全文刊发,期待戏...
查看更多
海南戏如何“变脸”破困局?
2013.04.15
专题报道
海南戏如何“变脸”破困局? 琼剧开演前,张昌义表演变脸,但台前的观众并不是特别多。 这场琼剧演的是《高阳公主》。 一个小朋友好奇地看着琼剧演员们化妆。 4月2日晚,海口市秀英区滨涯村,为庆祝海瑞499周年诞辰,海南省琼剧院应邀来演出琼剧《高阳公主》。 台下的观众陆陆...
查看更多
记唐派艺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周仲博
2012.10.15
人物
“我就是迷恋这一行”——记京剧(唐派艺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周仲博 周仲博在京剧《连环套》中饰演的黄天霸 拨通周仲博老人的电话,话筒里传来的声音甚为清亮,叫人很难相信电话那头竟是一位米寿老人。周老欣然接受了在“十一”长假期间采访他的要求,记者随后在辽宁省沈阳市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采访了这位京剧名家。 为我们开门的正是周老,他中等身材,鹤发童颜,笑眯眯地邀请我们进屋。 与京剧艺术的命定之缘 周仲博出生在梨园世家,父亲周凯亭...
查看更多
急管繁弦的昆曲十年之变
2011.12.16
专题报道
急管繁弦的昆曲十年之变 十年前,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十年之后,昆曲已渐渐从“大雅元音”转身为“急管繁弦” 。十年一觉,恍若游园惊梦,却是现实。 600年前,顾坚改进昆曲声腔; 400年前,汤显祖完成不朽传奇《牡丹亭》 。在昆曲最鼎盛的时期, 《长生殿》 《桃花扇》陆续诞生。任谁都没有想到,已奠定国剧地位的昆曲有朝一日会衰微至濒危。80年前,苏州昆曲传习所创办,守护昆曲一脉香火; 50年前,周传瑛等...
查看更多
京剧
武生
展身手 "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擂台赛即将开赛
2011.10.20
其他新闻
京剧
武生
展身手 "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擂台赛即将开赛《武家坡》《白水滩》《武松打虎》《小商河》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天不练功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功同行知道,三天不练功观众知道。”昨天,北京京剧院副院长刘宇宸再次提及这两句京剧行话的时候,特别强调,“也许对于武戏演员来说,更是如此。”虽然武戏演员有时候不如文戏的青衣花旦演员靓丽抢眼,但他们所下的功夫却一点不比文戏演员少。这也是即将于11月1日至11日,北京京剧院在长安大戏院举办“魅力春天”青年演员...
查看更多
京剧唐派艺术创始人唐韵笙
2011.07.05
人物
京剧唐派艺术创始人唐韵笙 2006年,京剧“唐(韵笙)派”艺术通过国家审批,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唐韵笙先生继承全面、文武并重、多才多艺,因而他的“唐派”艺术是京剧界中一个罕见的综合性艺术流派,同时由唐韵笙先生创立的“唐派”艺术也是京剧艺术流派发展过程中,在东北形成的唯一一个能够代表和全面体现关东京剧风格的艺术流派。 唐韵笙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剧作家、京剧唐派艺术的创始人。他能编、能导、擅演、擅教,是一位博大精深的艺术家...
查看更多
“非遗”十年让昆曲院团面貌大变
2011.06.16
专题报道
“非遗”十年让昆曲院团面貌大变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本是《牡丹亭》中的一段经典唱段,却常常被用来形容昆曲艺术在前一二十年的生存状况。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许多人眼中,这标志着昆曲的春天到来了。 如今,整整10年过去了,顶着“非遗”光环的昆曲在这10年间有哪些变化,昆曲艺术真的走出了危机吗? 近日,由文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昆剧之路...
查看更多
天津
武生
张幼麟:我主张“快乐武戏”
2010.03.23
人物
天津
武生
张幼麟:我主张“快乐武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京剧界“
武生
头牌”(王欣鹏/摄) 天津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京剧大家,其中就包括一代武戏大师张世麟。张幼麟,是张世麟的独子,他不仅享有京剧界“
武生
头牌”的美誉,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负着弘扬国粹的责任。 半路出家的武戏演员 学戏讲究“童子功”。父亲是著名的
武生
演员,妈妈是著名的青衣,出生于梨园家庭的张幼麟却是半路出家,从16岁才正式练功。问起其中原因,张幼麟说:“我爸妈都是...
查看更多
1
11
12
13
14
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