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6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初二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45)
机构
(0)
政策
(0)
资讯
(40)
清单
(66)
资源
(7)
学术
(20)
百科
(0)
其他
(12)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十年让昆曲院团面貌大变
2011.06.16
专题报道
“非遗”十年让昆曲院团面貌大变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本是《牡丹亭》中的一段经典唱段,却常常被用来形容昆曲艺术在前一二十年的生存状况。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许多人眼中,这标志着昆曲的春天到来了。 如今,整整10年过去了,顶着“非遗”光环的昆曲在这10年间有哪些变化,昆曲艺术真的走出了危机吗? 近日,由文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昆剧之路...
查看更多
天津
武生
张幼麟:我主张“快乐武戏”
2010.03.23
人物
天津
武生
张幼麟:我主张“快乐武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京剧界“
武生
头牌”(王欣鹏/摄) 天津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京剧大家,其中就包括一代武戏大师张世麟。张幼麟,是张世麟的独子,他不仅享有京剧界“
武生
头牌”的美誉,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负着弘扬国粹的责任。 半路出家的武戏演员 学戏讲究“童子功”。父亲是著名的
武生
演员,妈妈是著名的青衣,出生于梨园家庭的张幼麟却是半路出家,从16岁才正式练功。问起其中原因,张幼麟说:“我爸妈都是...
查看更多
探访浙中民间的“非遗”传人
2010.02.03
专题报道
探访浙中民间的“非遗”传人文敏 徐贤飞 毛广绘 姜小武 浙中农村一个小小的傅村镇,成千上万乡间的农民晨晚练拳功不离身,因而几乎个个精气完足神情内敛;江山一个安静的居民小楼里,神奇的婺剧变脸大师安居在此,七十岁的老人坐着喝茶聊天,谁也看不出他曾有过红遍半个中国的过去;廿八都镇上儿孙绕膝的老奶奶,站在山坡上,随口就能把古老的山歌唱得回肠荡气……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那些涵盖在民间习俗内的古老传统的智慧与价值所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
查看更多
鼓子秧歌的角色构成
2009.11.17
专题报道
鼓子秧歌的角色构成 要了解山东鼓子秧歌,首先要了解掌握的是它的组织形式,了解它的角色构成。 根据新中国成立后文艺工作者们的采访、记录与摸底整理,山东鼓子秧歌的角色构成有: 1、“十五”博士,简称为博士,目前民间称呼为“秧歌博士”。“博士”顾名思义即是见多识广、精于秧歌活动和表演的人。十五博士只有年过花甲的表演家方能荣获此尊称,其青年时代多是村里表演鼓子秧歌的名流更高手,曾备受乡里称颂,年事高后专门从事秧歌教练、表演指导工作,为保持...
查看更多
论“二老艺人”在鼓子秧歌发展中的价值与意义
2009.11.17
论坛
论“二老艺人”在鼓子秧歌发展中的价值与意义李 卿 鼓子秧歌作为一种集休表演的广场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流行于山东省北部的商河惠民济阳、阳信等县在当地又被群众称为跑十五或闹十五般在春节期间举行是节庆民俗的一种具有浓郁的汉民族文化精神。它以街筒子和跑场为主要表演程序以伞、鼓、棒、花、丑五种角色为表演主体以场图为主要表现形式在大鼓大镲大钹大锣等打击乐铿锵有力的伴奏声中通过豪迈矫健奔腾粗犷的舞蹈展示出浓郁的山东地方色彩。 一、“二老艺人”释义 所谓二...
查看更多
拿什么拯救你 粤剧
2009.10.12
论坛
拿什么拯救你 粤剧余楚杏粤剧演出剧照(2009年9月30日,粤剧被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去年十一月初,广东粤剧院携现代粤剧《山乡风云》参加上海国际戏剧节,演出后组织了一个研讨会。上海一批知名戏剧家出席了,罗怀臻先生第一个发言。他首先称赞了该剧是个成功的也是优秀的剧目,随后,还说了一句十分耐人寻味的话:“不过,《山乡风云》毕竟是一个四十多年前的作品了,我们期待广东粤剧,在下次再来上海的时候,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如果允许自嘲...
查看更多
人才培养与昆曲传承
2009.08.02
论坛
人才培养与昆曲传承 编者按:昆曲,又名昆山腔,是中国古典戏剧的代表性剧种。2001年5月18日, 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近年来, 抢救、保护和继承昆曲艺术, 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昆曲艺术无论是继承保护还是改革创新, 都有赖于一代又一代昆曲艺术家不懈的追求和心血投注。本报理论部特邀有关昆曲院团领导及戏曲专家,针对昆曲目前的现状,就昆曲艺术的人才培养和保护提出他们的见解和建议。 主持人 中国...
查看更多
山东海阳大秧歌:有滋有味“扭”起来
2009.05.25
专题报道
山东海阳大秧歌:有滋有味“扭”起来 ■产生于明朝初期的海阳大秧歌,历经不断地传承与发展,以恢宏的表演气势而著称于世;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海阳大秧歌被北京舞蹈学院列为民间舞蹈必修课教材,登上了高等学府的讲坛; ■2006年,海阳大秧歌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说起海阳市,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海阳大秧歌 ”。历经583年传承与发展的海阳大秧歌,如今已成为海阳市的一张城市“名片”。在2007年4月19日,中央电视台第四届舞蹈电...
查看更多
神池踢鼓子秧歌
2009.05.20
专题报道
神池踢鼓子秧歌 流传于晋西北神池县境内的踢鼓子秧歌也叫土摊子秧歌,她作为一种特有的、传统的、小型的农村群众文化表演形式,深受群众所喜闻乐见,有较强的生命力。 其来历目前有四种说法。一是相传梁山好汉剿灭农民义军方腊部后,接受朝廷正式诏安。阮氏兄弟觉察到当时朝廷腐败,诏安梁山是为了利用义军,一旦利用完,英雄们就会无事可做,无饭可吃,前途依然暗淡,于是拒不受诏。由此朝廷内部和地方政府便对阮氏兄弟心存余悸,恐其日后东山再起,决定将阮家抓拿并满门抄斩,以除...
查看更多
陈氏太极拳的前世今生
2008.07.18
资讯
陈氏太极拳的前世今生 ――记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正雷 洋学生学打太极拳 6月14日,是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6月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月。从河南省温县大山深处走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式太极拳,如今爱好者已遍布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练习太极拳的人数超过2.5亿人,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武术运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陈氏太极已经成...
查看更多
1
11
12
13
14
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