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00)
机构
(0)
政策
(1)
资讯
(64)
清单
(4)
资源
(5)
学术
(19)
百科
(0)
其他
(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泥巴在手 捏嘛像嘛:一个家族五代人的艺术传承
2008.03.31
人物
泥巴在手 捏嘛像嘛:一个家族五代人的艺术传承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
泥人张
"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这说的是清朝道光年间在天津把泥人捏成传奇的民间艺人张明山,津门百姓赞叹他手艺精妙,“捏嘛像嘛”,在1844年张明山18岁时,喊出了这么一个响亮的名号。 过了164年之后,在雪后初霁的北京城,记者见到了“
泥人张
”第四代传人、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錩。 红毛衣,牛仔裤,一头乌发,说话斯文,笑容规...
查看更多
北京庙会:奥运、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主题
2008.02.12
其他新闻
北京庙会:奥运、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主题 大年初一的北京,阳光明媚,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近20多场大大小小的庙会已悉数开场,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市民。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春节北京庙会的奥运气氛和奥运特色特别浓;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和展示特别热。厂甸庙会 2月7日,农历大年初一,历史悠久的北京厂甸庙会人山人海,一个打扮成“猪怪”模样的商贩在高处舞动“渔杆”招揽生意。位于北京市宣武区的厂甸庙会已有400多年历史,始于明代嘉靖,兴于清代康熙,盛于乾隆,京城...
查看更多
首届中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京开幕
2007.11.26
其他新闻
首届中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京开幕 中非文化艺术交流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24日在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内开幕。 “品中国传统美食,观中非特色表演,赏中非艺术奇葩”,由中非商务旅游文化网、中国国际友好交流促进会、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主办的首届中非文化艺术交流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汇聚了大量的非洲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和图片资料,展示了非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吸引了许多文化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 中非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
查看更多
北京工艺美术品渴望有效保护
2007.07.27
其他新闻
北京工艺美术品渴望有效保护 阅读提示 近些年,作为传统手工艺品的北京工艺美术品侵权案件有所上升,由此而来的对工艺美术品知识产权保护的关注度也有所提高。我们是否可以有效杜绝这种现象,目前来说还存在一定困难。为营造一个良好的传承环境,保护传统工艺美术品知识产权的工作还需加大力度。 近些年,作为传统手工艺品的北京工艺美术品侵权案件有所上升,无论是宫廷手工艺术还是民间手...
查看更多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2007.06.30
其他新闻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市政府批准市文化局确定的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05项),现予公布。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拥有丰富多彩的具有北京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做好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人文奥运”丰富内涵,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公布的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涵盖民间文学...
查看更多
无形文化遗产也有专有性和唯一性
2007.06.30
论坛
无形文化遗产也有专有性和唯一性 郑璇玉 近来,关于“
泥人张
”三字的称谓权利主体之争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该案对于推动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保护具有示范性质。同时,该案也将对后续可能发生的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争议解决也具有现实意义。本人仅就“
泥人张
”所引发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 “
泥人张
”与泥人行业惯以姓氏做称谓的区别 “
泥人张
”彩塑艺术表达了特定的审美理念、工艺技巧与风格特征,其成果属于独创性的智力...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问题
2007.06.12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问题 刘锡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化是靠传承而延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对非物遗产所下的定义强调的是“世代相传”和在社区、群体中“被不断地再创造”并有“持续的认同感”,与我国学界传统上理解的民俗(民间文化)强调其作者和传承者的身份有所差异。传承人主要现身于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间知识等领域。对杰出传承人的调查和认定,传承人的权益和管理,是正在进行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天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公布
2007.06.11
其他新闻
天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公布 新华网天津频道6月11日电 经天津市政府批准,由天津市文化局确定的天津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日正式公布。 天津是一座有着6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天津优秀特色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和建设和谐天津具有重要作用。市政府要求各区县、各部门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
查看更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严峻
2007.04.27
其他新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严峻 “美国迪斯尼公司将我国的《木兰辞》改编成动画片,票房收入高达3亿美元。演的是中国人自己的故事,但中国人去看还得掏钱。”近日,在武汉召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知识产权国际研讨会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著名知识产权法专家吴汉东教授形象地说。 据介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商业化浪潮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国内外遭“抢夺”的现象不断涌现。 保护开...
查看更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刊创刊
2006.06.29
其他新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刊创刊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创刊号封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创刊号目录 (本网讯)2006年6月,在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我国第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期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刊创刊发行。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刊为双月刊,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丛刊主要面向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传承、研究的专业工作者,以及关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的广大读者。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刊设有“特别报道...
查看更多
1
6
7
8
9
1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