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民间技艺传承人谈如何将民俗文化植根铜陵    首届安徽省民俗文化节已让民俗文化凝聚成铜陵文化的精品得以留存。但如何让民俗文化节继续办下去,如何让民俗文化植根铜陵并得以继承和弘扬,吸引全省、全国更多的传统民俗文化持续加盟,在全国形成影响力,已成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的话题。     就此,中国民俗学会名誉会长、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老先生指出,这当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便是需取得前来参加首届安徽省民俗文化节的民间技艺传承人...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接待中外游客    新华网天津5月1日电(倪元锦)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昆曲、古琴曾让世界见识了中国这个古老国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只是中国文化遗产的冰山一角。在中国的大城市,文化遗产博物馆才是全面了解各地文化遗产的最好去处。  5月1日,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中外参观者将近距离了解这座有600年历史的城市中的民间艺术和曲艺文化。  张明山是天津“泥人张彩塑”的创始人。1915年,他的彩塑作品《编织女工》曾获巴拿马万国博...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虎年春节:传统年俗中氤氲着新的文化气息2月20日,游客在北京龙潭庙会上观看舞狮表演。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各大庙会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文艺演出,为游客奉献上精彩的“文化大餐”。 (新华社记者 公磊摄)    七天长假之后,经历了家人团圆、走亲访友、逛传统庙会,或是携全家外出旅游的人们,重返工作岗位。但春节尚未过完,年味仍飘散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鞭炮声可持续至正月十五。品味2010年的虎年春节,虽然传统年俗仍是主流,但各地在发掘、保护和传承春节优秀文化内涵的同时...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又逢佳节 申遗再成热议     编者按:今年春节之际,春节申遗话题又成热议。但较之以往,议论中更多了理性与思考。本网选载议论中的各方观点,以供大家参考。    注:文章排名不分先后;各方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 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建议将春节申遗  步入春节倒计时,人们在对电视“春晚”抱有期待和好奇之外,也有一些批评的声音。但不论褒贬,春晚仍然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春节的传统节目。  春晚为什么会被接受?因为它与“年心理”一致。春晚的主题是欢乐,符合人们的情感表达,成...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北京非遗亮相德国    记者报道 栩栩如生的泥塑、轻灵小巧的扎燕风筝、色彩斑斓的真丝手绘……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展品一出现,就引来了众多德国民众的关注。昨天,“欢乐春节”庆祝活动第三站亮相德国首都柏林,同时也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首次扎堆在欧洲亮相,提供了亮丽的舞台。  “这里是柏林人流最密集的地方,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是那么有特色,在这里庆祝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传播效果肯定是最好的。”“欢乐春节”承办方、柏林火车站负责人告诉记者。事实也的确如此,来自北京各...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产业化: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刘锡诚    “非遗”保护问题,成为文化工作者和社会的焦点之一。“生产性保护方式”口号提出未久,“产业化”的口号又纷纷登陆媒体。到11月初,在互联网上搜索,竟达3800条之多。作为“生产性保护”的延伸,“产业化保护”的提出,同样备受争论。  (一)围绕“产业化”保护的几种观点  观点一:“生产性保护”和“产业化保护”不是一回事;“商业性经营”和“产业化开发”不是一回事  2009年2月,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北京召...
查看更多
论坛
城市客厅─非遗的城市效应      本月,天津公布了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李治邦说:“非遗的保护是一项大工程,要进行普查、分类,用文字、照片、影像尽可能保留它的原貌。”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将新锐创意、商业资本与非遗结合,将“遗产”变成“产业”,抑或会产生新的能量。    想起那一年,全国评魅力名镇,天津报名的镇很多,能够入围参评的只剩下杨柳青。终评需要8分钟专题片、两分钟发言时,我被电视台前总编皇甫召去,时间只剩半月...
查看更多
论坛
 我对“非遗”产业化问题的思考刘锡诚     “非遗”保护问题,成为文化工作者和社会的焦点之一。“生产性保护方式”口号提出未久,“产业化”的口号纷纷登陆媒体。到11月初,在互联网上搜索,竟达3800条之多。作为“生产性保护”的延伸,“产业化保护”的提出,同样备受争论。    (一)围绕“产业化”保护的几种观点    观点一:“生产性保护”和“产业化保护”不是一回事;“商业性经营”和“产业化开发”不是一回事    2009年2月,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泥人艺术精品展将在无锡举行由无锡7位泥人大师创作的一座长3.3米,宽2米的泥人浮雕巨作《惟惠山幽雅闲静》(局部,新华社程炳洪 摄)  10月17日上午,集全国泥人作品艺术之最的“中国泥人艺术精品展”在无锡市锡惠公园阿炳纪念馆正式对外展出,逾四百五十套大师作品精彩亮相,该展览在参展范围、规模与作品等级都创下全国泥人展览之最。   中国有记载的泥塑可上溯四千年前,是一种最古老和常见的民间艺术。在天津、北京、陕西等十几个省市中,都有泥人彩塑各具代表的传承流派...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古老艺术的现代出路       南北泥塑各具神韵     都是玩泥巴的手艺活儿,因地域文化的不同,南北及各地的泥塑也有不同的制作工艺和风格流派。在北方,清朝道光年间发展起来的“泥人张”最为著名,流传至今已有180年历史。“泥人张”的创始人张明山塑造的人物惟妙惟肖,艺术风格以写实为主,比如塑造人物,有明确的比例。以头的比例为基准,按照“行七、坐五、盘三、蹲四”的比例来捏出不同情态下的人物形象。据传,由于塑造的人物形象逼真,以至于当时的京剧...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