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30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初六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198)
机构
(0)
政策
(34)
资讯
(791)
清单
(31)
资源
(75)
学术
(256)
百科
(0)
其他
(1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西藏非遗:让遗产真正“活”起来
2014.12.23
专题报道
12月20日,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公示了首批12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这一举措符合文化部于今年8月提出的“让遗产真正‘活’起来”的非遗保护新思路。截至2013年底,文化部已命名41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示范基地。江西、海南、江苏、河北等省也已相继命名了43个省级非遗生产性示范基地。据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发布的公告,此次入选公示的12个自治区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分为传统医药、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三大类...
查看更多
湖北:非遗生产性保护的“1+X”
2014.11.18
专题报道
运算方式里最基本的是加减乘除。从湖北多个地方的实践来看,将运算方式运用到非遗保护和传承中最多的应是加法,又以“非遗+民俗博物馆”“非遗+高校”“非遗+研究所”为代表。这3种加法,在让许多非遗传承人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人关注、投身非遗事业,实现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和
活态传承
。 非遗+民俗博物馆 今年9月的一个下午,在恩施市女儿城土家风情民俗博物馆内,两位青年抬头仰望,楼上一位身着华丽服饰的土家族姑娘正要抛绣球选择意中人。当绣...
查看更多
说唱艺术
活态传承
是关键
2014.11.15
论坛
我国的说唱艺术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在千百年发展历程中,不断地演变、发展,传承存续至今,为世界文化史中所罕见、珍贵的艺术形式。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在一些地方,说唱艺术的生存、发展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涉及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体制等。 据上世纪80年代的调查统计,中国的说唱类艺术共有345个曲种。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曾经演出过的400多个说唱曲种当中,如今仍然能够演出的只有不到80个。这不足80个曲种当中,除了相声、评书...
查看更多
中国非遗保护发展报告:非遗进入依法保护阶段
2014.10.31
其他新闻
中国网10月31日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是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持编撰的第四本非遗保护发展报告,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2013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颁布1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两周年。2013年,我国非遗保护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进入依法保护、科学保护、全民保护、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稳健发展...
查看更多
湖南湘西“非遗”项目在民间得到“
活态传承
”
2014.10.29
其他新闻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捞车河村是土家织锦的发源地之一。为了不让日渐稀有的土家织锦技艺失传,土家织锦的传承人刘代娥在村里开办了土家织锦技艺传习所,每年为众多徒弟传授技艺,来参观的游客也络绎不绝。 10月18日至24日,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节在凤凰县举行。湘西自治州副州长艾可知表示,近年来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苗族服饰、湘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古丈毛尖茶制作技艺等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成效显著,产生...
查看更多
民间力量是非遗保护主体
2014.10.22
论坛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非遗生产性保护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护工作也进入良性循环和
活态传承
阶段。许多地方非遗保护的实践表明,突出人民群众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才能有效地把非遗保护工作深入扎实地向前推进。 近年来,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创新保护方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查看更多
活态传承
,让非遗不再“非常遗憾”
2014.10.15
专题报道
提起非遗(全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少人脑海中会浮想到这样的画面:白发苍苍的老人,独守一门技艺,整日为“绝活儿”后继无人而烦忧…… 这种描述难免偏颇,但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部分非遗项目濒临消亡的窘境。 样本 招徒半年,留住一人 牙雕技艺青黄不接 南宋御街一隅,“藏”着一间古色古香的茂源牙雕收藏馆。步入店中,一件件惟妙惟肖、精美绝伦的牙雕作品映入眼帘,而更令人惊叹的是林立于展柜间...
查看更多
推动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深闺”
2014.09.29
专题报道
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新疆的一笔宝贵财富。近年来,在新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新疆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迈进,彰显着新疆在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重视文化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高度自觉。同时,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看准了商机,推动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深闺”,走向市场化、产业化之路。 “非遗”产品渐受热捧 在新疆阿克陶县巴仁乡萨依巴格村,说起阿吉·艾买提,没有人不知道,他是这个村有名的土陶艺人,还是新...
查看更多
推进城镇化勿忘“非遗”保护
2014.08.29
专题报道
日前,文化部召开季度例行发布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成为焦点。据有关负责人介绍,文化部将会尽快出台《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加强对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 我国新型城镇化规划战略实施以来,大量的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市转移。据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达51.27%,居住在城镇的人口首次超过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原本乡土文化气息浓重的村落逐渐出现“空心”现象,无法找到继承者,使...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从城市“再出发”
2014.08.18
专题报道
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将传统文明赖以生存的土壤逐渐缩小,熟人社会组织的人际关系、乡土生活培育的审美情趣、传统生产方式中滋养的文化传统,以及它们共同构成的种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高速的社会发展中面临严峻的挑战。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提供的不仅是文化的符号和民族的记忆,更是文化自信的内在依据。因此,遗弃或保护,被动消亡或主动变革,不仅是非遗保护工作本身面临的困境,更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容...
查看更多
1
106
107
108
109
110
12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