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8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廿五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198)
机构
(0)
政策
(34)
资讯
(791)
清单
(31)
资源
(75)
学术
(256)
百科
(0)
其他
(1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上图讲座·非遗大课堂”系列讲座在上海图书馆开讲
2021.02.22
地方新闻
“上图讲座·非遗大课堂”在上海图书馆启动 2月17日(大年初六),“上图讲座·非遗大课堂”在上海图书馆四楼多功能厅举行启动仪式暨首讲开讲。 今年是中国昆曲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10周年,上海图书馆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
查看更多
保护非遗,中国积累了什么经验?
2021.02.22
专题报道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20年12月17日,“太极拳”和“送王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0年12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 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杜郎口镇董庄村中堂画技艺传习所,小学生在学习临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堂画作品 (摄影:赵玉国) 中国非遗保护运动肇始...
查看更多
湖南邵阳蓝印花布里的文化内涵
2021.02.20
专题报道
邵阳蓝印花布制作的床上用品四件套。(摄影:银小雄) 邵阳蓝印花布制作的鞋子。(摄影:银小雄) 罗沙沙在进行刮浆。(摄影:刘飞) 在2018年的第124届广交会上,湖南蓝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员工与外商洽谈、合影。(摄影:罗沙沙) 2019年在湖南崀山举行的环球旅游小姐国际大赛上,邵阳蓝印花布服饰成为模特的展示服装。(摄影:蒋路遥...
查看更多
诺布旺丹:《格萨尔》史诗传统的时空形态与当代际遇
2021.02.18
论坛
【摘要】《格萨尔》作为关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呈现出多向性特点,在流传范围上亦表现为跨境、跨族群、跨文化特点。一千年来,它形成了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方面的话语体系,分别为以艺人、文本和语境为要素的三元生态结构,和以历史本体为出发点,到历史神话化,再到神话艺术化的演进轨迹。当下,正在建立起具有现代特质和国际视野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体系。 【关键词】《格萨尔》;
活态传承
;三元结构;演进;当代发展...
查看更多
非遗进校园|福建漳州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2021.02.09
专题报道
漳州市实验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展示木偶头雕刻作品 12月29日上午,一场非物质文化大餐在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精彩上演,参与相关非遗课程的学生们兴致勃勃。 漳州市实验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揭牌。 同学们在进行漳台大鼓凉伞舞表演。 木偶头雕刻传承人杨亚州开展“非遗进校园”教学活动。 当天上午,漳州市实验...
查看更多
“非遗+”让传统技艺 活起来火起来
2021.02.02
专题报道
贵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7个世居少数民族用智慧创造各美其美的特色文化,民歌、银饰、蜡染、刺绣等构成了多彩的文化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已演变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重要元素,“非遗+”多样化融合也日渐成为各地探索文旅深度融合的新路径。近年来,贵州省大力进行非遗的保护和利用探索,通过打造“非遗+”新模式促进非遗手工艺产业转型升级、振兴发展。 “非遗+旅游” 文旅牵手互融互促 在贵州,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并非简...
查看更多
中医药文化传播“破圈”落地,文旅需更发力
2021.02.01
专题报道
年初,国内多地报告新冠肺炎本土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根据国家要求,现阶段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是18岁至59岁高风险和可能高传播人群。那其他年龄群体当前该如何更好地预防保护?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减少人员聚集等措施,不少人想到了中医药。像这样的“江湖救急”,中医药人见怪不怪,但其中折射出的问题却不容一笑置之:中医药什么时候成“替补”了?中医药文化需要“刷存在感”了?中医药文化传播怎样才能“落地生根”? 中医药文化内涵挖掘到...
查看更多
“非遗+旅游”,
活态传承
的“薪火”
2021.02.01
专题报道
这几年,“非遗+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二者结合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同时具有一种活态属性。 活态属性是非遗市场化的前提。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于生产和生活,与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如果停留在文化展陈层面,就丢掉了其生活和生产的原本属性,也就失去了契合市场的价值和意义。旅游就是一种生活体验,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与衣食住行也高度关联。 我国非遗资源十分丰富。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项目共...
查看更多
上海:“非遗老味道”一站式购买
2021.01.28
专题报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文化年货越来越受到百姓欢迎。1月8日,上海首届非遗食品购物节在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营销中心拉开帷幕。乔家栅的上海酱鸭、沈大成的血糯米八宝饭、杏花楼的盒装鸡仔饼……这些原本需要辗转多个场所选购的“上海舌尖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非遗老味道”新年礼盒可以一站式购买。 “非遗老味道”新年礼盒是本届非遗食品购物节主推的重磅产品。礼盒由上海市非遗保护协会联手上海几十家食品类非遗保护单位共同打造。经过长期精心筹备,协...
查看更多
书讯 | 《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论》 李荣启 著
2021.01.25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论》李荣启 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的学术著作。全书内容分为三编,第一编是从基础理论层面和宏观的视角,探究和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内涵、性质与价值、保护意义与科学保护、保护理念与原则、传承机制建设与法律保护等重要理论问题,并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做了具体分析。第二编系统深入地探索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种保护方式,即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
查看更多
1
58
59
60
61
62
12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