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9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廿六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198)
机构
(0)
政策
(34)
资讯
(791)
清单
(31)
资源
(75)
学术
(256)
百科
(0)
其他
(1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构建非遗保护传承“北京样本”
2020.04.10
地方新闻
4月9日,北京市政府在官网全文刊发了《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卫东在9日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规划》为北京下一步的文化中心建设确定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和路径。 《规划》由三大板块构成,分为十个篇章,按照全国文化中心“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谋篇布局,其中“一核”是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一城”指北...
查看更多
论中国传统音乐语境下“非遗”传人的认定与保护
2020.04.01
论坛
内容摘要: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结构形态、体裁归属、使用范围、风格特色、社会功能、美学特征等要素成为历代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承人”作为传统音乐的活态载体,在以其为丰沃成长土壤的同时,也受限于目前的留存困境。本文所议者,先从中国传统音乐的界定及其分类说起,“传承人”的身份鉴定和他们在不同级别项目中居于的特殊地位以及在“非遗”保护中所能发挥的作用都与其紧密相关。笔者从传统音乐传承人认定与保护的角度进行思考,认为在“非遗”保护工作中,传统、传承和...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制度建设的研究与分析报告
2020.03.31
论坛
摘要:十余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保护实践,实现了非遗保护体系从0到1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和各级政府担任投资主体,本质上是一种无“负外部性的”的变革,是“帕累托改进”不断进行的过程,因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今,非遗保护的成果已经颇具规模,但“重建设、轻管理”的弊端突显。下一步的工作应该由“建设为主”转向“建管结合”,变革进入深水区,非遗保护进入以“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为主的下半场。政府以行政力量推动非遗保护的发展路径存在边际效益递...
查看更多
2020云赏三月三 | 序篇
2020.03.22
专题报道
【 编者按】“壮乡三月好晴天,木棉盛开歌舞喧”,“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各族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八桂儿女共同珍视的文化遗产。节日期间,各族民众蒸彩糯、祭先祖、赶歌圩、抢花炮、斗彩蛋、赏戏曲,以歌传情、以歌会友。又是一年“三月三”,根据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0年“壮族三月三”系列文化活动的工作部署,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通过“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网”、“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微信公众号,围绕着“壮族三月三”及相关的文化事象,开展“云赏三月三”专...
查看更多
景德镇:在非遗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2020.03.19
专题报道
世界上没有一座城市像景德镇这样,从古至今依靠一种产业,延续千年。如今的景德镇既拥有丰富的陶瓷物质遗存,又拥有大量的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遥相呼应、互为表里,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特殊而宝贵的财富。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一样的是,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不只是生存和传承在书籍记载上,也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像毛细血管般遍布在这个城市的躯体中,形成了一种大型生态,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陶瓷文化。 建设国家陶...
查看更多
创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
2020.03.12
论坛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于赓续中华文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少数民族非遗实现了
活态传承
及创新发展,但仍存在碎片化、条块化、分散化保护问题,对此,需要从理论上构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立体式保护模式,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 构建权责匹配、上下联动的跨层级保护体制 首先,要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针对不同级别的少数民族非遗项目,确定相应的保护责任主体,实...
查看更多
非遗知识课堂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二):国际公约和国内法...
2020.03.05
非遗人在行动
编者按:当下,对于准备回到工作岗位或暂不工作的人们来说,正是充电学习的好时机。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普及,深化保护工作者、传承人及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知,增强网络传播效果,本公众号推出“非遗知识课堂”专题。非常时期,让非遗陪伴你安心、静气、长知识。 本系列,我们聊一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系列共分为三篇,本文为第二篇。 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律中的几个关键词...
查看更多
非遗知识课堂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二):国际公约和国内法...
2020.03.05
专题报道
编者按:当下,对于准备回到工作岗位或暂不工作的人们来说,正是充电学习的好时机。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普及,深化保护工作者、传承人及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知,增强网络传播效果,本公众号推出“非遗知识课堂”专题。非常时期,让非遗陪伴你安心、静气、长知识。 本系列,我们聊一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系列共分为三篇,本文为第二篇。 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律中的几个关键词...
查看更多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7号)
2020.03.01
地方
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7号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NO:SC122741)已由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于2017年6月3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7年6月3日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 2017年6月3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
查看更多
被保护的非遗,如今成为战“疫”力量
2020.02.29
资讯
从古至今,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与经验、社会文明生生不息的秩序与传统在一代代人之间传递,帮助人们战胜数不尽的艰难险阻。这些智慧和传统凝结为本土知识、民间文化,成为生产生活方式经历巨变的当代人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非遗”这个名词进入大众视野其实只有不到二十年,且过去大部分时间都与“濒危”“抢救”“保护”等词汇同时出现。近些年,我们开始看到更多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非遗传承保护实践,或是戏曲短视频,或是民间节庆直播,或是旅行中的手工...
查看更多
1
68
69
70
71
72
12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