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8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初四   大暑 大暑
搜索
论坛
寻找民间艺术传承的“千金模式”       娃娃唱主角的“千金模式”     传统的剪纸艺术是中原文化的产物,而古老的千金剪纸艺术诞生的年代虽无从考证,但千金劳动人民创造的这项民间手工艺术,来源于千金厚重久远的文明历史和广袤博大的人文环境。6500年前的塔地遗址、民间传说商纣王流亡至千金镇的“商墓村”以及南宋康王南逃杭州经过千金时留下的驿站等...
查看更多
论坛
 关于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陈华文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传统的文化,包括价值观念、道德伦理和生活方式,正在逐渐离我们远去。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收获了经济上的巨大成功,但当我们蓦然回首,却发现今日的社会已经不再建立在传统文化坚实的基础之上。在2001年联合国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200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在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通过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和全国人民有关...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一曲“莲花”唱百年:绍兴莲花落    绍兴莲花落,为浙江现存主要地方曲艺形式之一。初时,沿门说唱,多演唱恭喜发财、吉祥如意之套辞,后逐渐形成有故事情节的段子,称为节诗。继而开始说唱长篇书目,以绍兴方言说唱,其说表语言通俗、生动,幽默风趣,唱词通顺流畅,为群众喜闻乐见。    起源发展    绍兴莲花落从何而来,起源何时?1906年,“下三府”(今杭州、嘉兴、湖州一带)有一个绰号“长手指甲”的张先生(名不详)流艺绍兴,招收沈阿发、唐茂盛为徒,是绍兴莲花落的起...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公布的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项目简介 (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篆刻   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它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又突出镌刻中自...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叶龙天安门前首舞走近参加联欢晚会的谈家三代  长兴百叶龙  本网资料    本网编者按:百叶龙发源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它反映了中国传统龙的精神,寄托着百姓对吉祥升腾的期望,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百叶龙舞蹈表演时的显著特点,是荷花于瞬间突变成龙,这充满了江南水乡的意境,将中国传统的舞龙转化成龙舞,形成完美的舞蹈程式。2006年6月,百叶龙被国务院宣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1月,百叶龙第4代传人谈小明被文化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清明节的节令食品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令食品。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你见过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吗(十三)   湖笔制作技艺     湖笔的发源地在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善琏制笔业约始自晋代,到了元代,湖笔名声鹊起,奠定了毛笔之冠的地位,与徽墨、端砚、宣纸一道被称为“文房四宝”。湖笔纯由手工制作,工艺流程由择料、水盆、结头、装套、蒲墩、镶嵌、择笔、刻字等一百二十多道工序组成,主要工序由技工专司,选料精细,制作精工,尤其讲究锋颖。制作...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百余“非遗”将走进文博会  一年一度的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将于今年12月17日-21日在京召开。北京潘家园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交易博览会是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重要分会场,共有100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艺品和手工技艺在此汇集,包括手工艺品展览、技艺展示、表演、交易和文化讲座等项目。北京的景泰蓝、天津的泥人张、杨柳青年画,海南的黎锦珍品、河北的内画鼻烟壶,曲阳石雕……这些绝活儿技艺不仅将在潘家园集中展示,而且将通过现...
查看更多
论坛
试论借助市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吴彤彤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除了需要来自政府方面的政策保证、正确引导、资金支持和统筹管理外,还需要打开另一条路,那就是积极借助市场运作的力量,来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后劲,以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民群众乐于欣赏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保护氛围。为此,有必要站在唯物的、历史的角度,客观地认识和利用市场杠杆和竞争空间的价值,努力盘活和积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进而实现我...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文物字画亟待抢救修复人员面临“断代”      谁来继承古书画修复事业?  新闻提示  郑板桥的墨竹图、慈禧太后画的画、嘉庆皇帝亲提的御笔诗……  作为清朝的开国之都,沈阳故宫曾贮藏着十余万精美的皇家珍宝,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这些国宝级文物现在仍光鲜漂亮?  9月8日,记者了解到,上述文物都是经由戴明举修复的,戴明举目前已经申报博物馆书画修复专业继承人,这个“神奇的力量”有望成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是在沈阳,这股“神奇的力量”也濒临危难,不仅因为继...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