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8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初四   大暑 大暑
搜索
论坛
摘要:作为二十四节气文化的一部分,妇孺皆知的二十四节气歌作者是谁,何时形成?现在的出版物中或语焉不详,或互相矛盾,或表述错误,令人莫衷一是。一般认为,节气歌形成时间是1950年。但笔者发现,1949年前的历书、教材、工具书中,已有不同版本的节气歌。种种迹象显示,发端于黄河中下游的二十四节气历经千年后,在长江中下游率先被编成节气歌。民国改用阳历后,升级版节气歌最晚在1929年由张心一创作完成,随之扩散到全国,并在1947年形成经典版节气歌。由于各地自然...
查看更多
顾明琪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6年11月生,浙江省湖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蚕丝织造技艺(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蚕丝织造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师承父亲顾云龙,娴熟掌握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保存了一整套种桑养蚕工具和手工制丝的器具。在养蚕季节每年组织一次传承培训,开展带徒授艺活动。2014年,被聘为横街小学传承基地专聘教师,指导辑里湖丝综合实践活动,使辑里湖丝传统手工艺得以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同时还把技艺完整传给其子顾峰、儿媳徐永艳。
查看更多
周康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8年1月生,浙江省湖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蚕丝织造技艺(双林绫绢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蚕丝织造技师。1965年进入双林绫绢厂工作,学习传统绫绢织造技艺,掌握了浸泡、翻丝、纤经、放纡、织造、炼染、砑光、整理等二十余道工序。近年来,通过不断学习与探索,进一步发展了绫绢制作工艺。同时,从事书画装裱材料、绫绢研究,重点钻研材料的加工制作与各种材料的性能以及绫绢的涂料工艺。1980年研发出锦绫、古香锦,获得由轻工业部颁发的中国工艺美...
查看更多
许丽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3年6月生,浙江省吴兴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剧代表性传承人。1950年开始学习湖州摊簧,受艺于父亲许云天。1952年加入同乐湖剧团(湖州市湖剧团的前身),擅演多种摊簧小戏。初攻小生,塑造了柳毅(《龙女牧羊》)、吴南岱(《胭脂》)、李世忠(《麒麟带》)、徐元宰(《玉蜻蜓》)、况钟(《十五贯》)、朱三(《朱三刘二姐》)、周文宾(《王老虎抢亲》)、李世民(《程咬金戏谏小唐皇》)等角色,后又饰演了林辉英(《太湖洪浪》)、阿庆嫂(《芦...
查看更多
孙来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1月生,浙江省温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瓯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出身于武术世家,1953年考入温州乱弹剧团(后改名为温州瓯剧团),攻武生行,后于1960年拜盖叫天为师。功底扎实,技艺全面。除本工武生外兼擅小生、老生、小花脸等行当,后兼做导演工作。表演刚中带柔、武打干净利落,形成外刚内柔的独特风格,深受观众喜爱,有“浙南活武松”美誉。代表作有全本《武松》《酒楼杀场》《北湖州》《杀金卖拳》《蝴蝶杯》《碧珠...
查看更多
邱昌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0年生,浙江善琏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湖州市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邱昌明1966年进入善琏湖笔厂工作,拜著名老艺人郑关清为师,专学择笔高档羊毫技术,择笔和水盆技艺是整套湖笔工艺中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他全面继承了择笔羊毫传统操作技艺,始终秉承“精、纯、美”的制作准则,产品技艺十分明显,笔头锋颖清晰,顶口齐,无杂毛和废笔,笔身光、白、圆、直,成品湖笔“尖、齐、圆、健”四德齐备。1980年,他主持制作的“双羊牌...
查看更多
谈小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生,浙江湖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长兴百叶龙)代表性传承人。他师承长兴百叶龙的第六代传人王长根,于1967年开始学习扎龙、舞龙,1980年后开始舞龙头,并负责天平桥村百叶龙表演的一应事务。谈小明在原有动作基础上发展出游龙、滚龙、龙盘柱、腾龙、卧龙、睡龙、龙出水、龙吐须等动作。谈小明55岁时把舞龙头的重担交给儿子谈勇。20世纪末,谈小明在本村亲自培养的“百叶龙”队员达二十多人。2004年,长兴县成立了12个百叶龙艺术培训...
查看更多
人物
陈行国制作布龙   舞龙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舞蹈,最初起源于祈雨的祭祀仪式,后来发展成一种庆祝活动,逢年过节、大获丰收或赶上其他什么喜事,都少不了一番“龙腾虎跃”。时至今日,舞龙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走出国门,并与竞技体育融合,不断向多样性发展。   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舞龙的传统,但动作套路各不相同,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的奉化布龙则是其中翘楚。据《奉化志》记载,早在南宋时期,奉化条宅村就已有龙舞表演。龙舞俗称...
查看更多
要闻
由浙江省文化厅牵头、联合江苏省文化厅、四川省文化厅共同申报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于2009年9月28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后,在文化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保护传承责任单位、代表性传承人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中国桑蚕丝织技艺”的保护传承工作持续推进。为切实开展人类非遗名录项目“3+N”保护行动实践,进一步做好履约工作,由浙江省文化厅指导、中国丝绸博物馆主办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保护传承座谈会于8月17日下午在中国丝绸博物...
查看更多
10周年媒体报道
由浙江省文化厅牵头、联合江苏省文化厅、四川省文化厅共同申报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于2009年9月28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此后,在文化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保护传承责任单位、代表性传承人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中国桑蚕丝织技艺”的保护传承工作持续推进。为切实开展人类非遗名录项目“3+N”保护行动实践,进一步做好履约工作,由浙江省文化厅指导、中国丝绸博物馆主办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保护传承座...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