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2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十九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00)
机构
(0)
政策
(4)
资讯
(231)
清单
(82)
资源
(13)
学术
(61)
百科
(0)
其他
(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湘西
土家族毛古斯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
湘西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毛古斯舞,土家族语称“谷斯拔帕舞”、“帕帕格次”或“拨步卡”,汉语多称为“毛古斯”或“毛猎舞”。毛古斯舞产生于土家族祭祀仪式中,是
湘西
土家族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主要流布在
湘西
的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古丈县。 毛古斯舞是一种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表演程式的原始戏剧舞蹈,它以近似戏曲的写意、虚拟、假定等艺术手法表演土家先民渔、猎、农耕等生产内容,既有舞蹈的特征,又有戏剧的表...
查看更多
湘西
苗族鼓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
湘西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
苗族鼓舞流传在湖南省
湘西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吉首市和凤凰、泸溪、保靖、花垣、古丈等县。据历史文献记载该舞源于汉代以前,产生在苗族祭祀活动中。随着时代的变迁,苗族鼓舞已成为苗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艺术形式。
湘西
苗族鼓舞的种类多达数十种,常见的有花鼓舞、猴儿鼓舞、女子单人鼓舞、男子单人鼓舞、团圆鼓舞等。这些舞蹈特点鲜明,表演者打鼓起舞,节奏明快,双手交替击鼓,两脚轮换跳跃,全身不停扭摆...
查看更多
土家族摆手舞(酉阳摆手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摆手舞也称“舍巴日”,是土家族春节期间在土王庙前表演的一种仪式性集体民间舞蹈,流传于湖南省的永顺、龙山、保靖一带及湖北、四川两省交界的土家族聚居地区。 摆手舞有“大摆手”和“小摆手”之分,大摆手表演三至五年举行一次,历时七八天,有数万人参加,表演中有复杂的军事狩猎内容,需摆出套路阵法;小摆手表演则每年都在土家族村寨举行,它以农耕为主要内容,舞蹈时参与者围成多层圆圈,一人领舞,众人随跳,具...
查看更多
土家族摆手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
湘西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
土家族摆手舞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最能反映土家族古老风俗的民间舞蹈,现主要流传于湖南
湘西
龙山、保靖、永顺等地。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夜间表演。摆手舞产生于土家族古老的祭祖仪式中,据清代八部大王庙残碑和县志记载推测,摆手舞已有近千年历史。
湘西
土家族摆手舞集歌、舞、乐、剧于一体,表现开天辟地、人类繁衍、民族迁徙、狩猎捕鱼、桑蚕绩织、刀耕火种、古代战事、神话传说、饮食起居等广泛而丰...
查看更多
土家族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土家族民歌是我国土家族民众世代相传的传统音乐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湖南省
湘西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古丈县和湖北省、重庆市、贵州省等省的土家族居住区。
湘西
土家族民歌有山歌、摆手歌、梯玛歌、风俗歌、生产劳动歌、小调等类型。山歌是
湘西
土家族广为传唱的歌种,从声腔上分高腔及平腔两大类;摆手歌是土家族跳摆手舞时演唱的民歌,跳唱结合,色彩浓郁,深受土家族人民喜爱;梯玛歌是土家族梯玛(又称“土老司”,负责祭祀活动并且兼修医术)做宗教法事活动时演唱的歌...
查看更多
土家族咚咚喹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龙山县 咚咚喹是土家族一种极其古老的簧管气鸣乐器,主要流传于湖南省龙山县等土家族聚居地区。从1994年5月在沅水
湘西
段贝丘遗址发现的两枚骨哨来看,它应当起源于65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只能吹一个音的骨哨演变为能吹两个音的鸟哨,最后终于形成三孔一筒音的咚咚喹。 咚咚喹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它以直径约1厘米的细竹尾为管体,长约10—14厘米,上端留节,在节下削簧凿孔,形成...
查看更多
苗族民歌(
湘西
苗族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吉首市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苗族民歌是苗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民族民间音乐形式,根据其内容可分为游方歌(情歌)、酒歌、苦歌、反歌、丧歌、劳动歌、时政歌、儿歌、谜语歌等种类,曲调各不相同。各种民歌形式都是既有传统的歌词,也有即兴编唱的内容。其中苗族飞歌曲调高亢,豪迈奔放,采用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演唱,深受苗民喜爱。
湘西
苗族民...
查看更多
土家族打溜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
湘西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土家族打溜子是土家族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合奏,它历史悠久,曲牌繁多,技艺精湛,表现力丰富,是土家族独有的艺术形式。 土家族打溜子主要分布在
湘西
州酉水流域土家族聚居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4县68个乡镇。土家族打溜子与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土家人的婚嫁、寿诞离不开打溜子,年节喜庆要打溜子,特别是土家族的传统舍巴日更是少不了打溜子。由溜子锣、头钹、二钹、马锣组成的打溜子乐队...
查看更多
澧水船工号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澧县 澧县位于湖南北部、洞庭湖的西缘。这里是
湘西
北重镇,有“九澧门户”之称,明清时代成为重要的商埠码头,是整个
湘西
北物资进出的集散中心。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这里的长途运输只能靠水路船运,澧县境内的澧水、涔水、道河沿岸的劳动人民大多以行船运货为生,船舶近千,桅杆林立,船工不足一万也有八千,每只大型木船的纤夫不少于二十人。在逆水行船拉纤的过程中,为了集中力量,振奋精神,统一步调,自然而然出现了一种由地方小调转化成的独特的...
查看更多
桑植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桑植县 桑植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东界石门、慈利两县,南界张家界市永定区、
湘西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西与
湘西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毗邻,北和湖北省宣恩、鹤峰两县相连。桑植民歌起源于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劳动,质朴、粗放、风趣、诙谐是其主要的艺术风格。 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桑植民歌在高唱低吟中显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概括起来,它有两方面的价值:(一)社会文化方面。桑植民歌是桑植特有的地理环境与封闭半封闭的生存状态的产...
查看更多
1
21
22
23
24
25
4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