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2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十九   
搜索
传统工艺工作站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座谈会现场 12月4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座谈会在株洲市召开。会议总结了2018年全省非遗工作,研究了2019年非遗工作主要思路、任务。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帆出席会议并讲话,株洲市副市长杨胜跃致辞。 分组讨论现场 今年以来,我省非遗工作牢牢把握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方向和要求,积极主动作为,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年来,新增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4名,新设立省级...
查看更多
要闻
11月30日,由“BMW中国文化之旅”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联合举办的2018“BMW中国文化之旅”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在京开幕。    作为2018“BMW中国文化之旅”系列活动的收官之作,本次成果展邀请5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以都市年轻人喜爱的非遗展演、互动体验等形式,集中展示了具有非遗之美的创意生活方式。展览开幕当天,主办方还发布了“玉树印象”产品等一系列创新成果。    “玉树印象”是“BMW中国文化之旅”携手社...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 办非遗发〔2018〕46号 河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扶贫办: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特别是传统工艺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促进就业增收的独特优势。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
查看更多
要闻
  为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自2016年3月起,文化和旅游部支持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机构,先后设立了14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工作站在尊重当地文化、尊重民族传统、尊重手工艺人的基础上,积极联系高校、企业、行业协会、文化机构到工作站所在地,为当地传承人举办研究培训、开展设计创新和展览销售等工作,帮助当地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者弘扬传统工艺,发展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和品牌,带动当地就业增收。  2018年7月至10月,传统工...
查看更多
吴海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苗族,1946年1月生,湖南省花垣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农历二十四节气(苗族赶秋)代表性传承人。12岁起随父亲学习苗画、苗绣、木工等工艺,学习苗道文化,后得到大法师度法并授法名“法通”。精通民间诸多技艺、傩戏傩舞、民俗地戏,既有苗道法事技能,又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知识和文字基础。多年来,一直参与抢救恢复苗族民间大型节庆赶秋活动,策划组织该活动达十三次,整理撰写了《苗族赶秋》一书,并保存了大量苗族赶秋实物资料,是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境内最精通苗族...
查看更多
朱丽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土家族,1940年1月生,湖南省大庸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张家界阳戏代表性传承人。张家界阳戏第三代传人。师从老艺人庹松霞。1956年参与创建张家界阳戏剧团,历任张家界阳戏剧团艺术研究委员会主任、导演、艺术指导。1986年退休后被聘为阳戏剧团指导教师。工旦行,善于结合阳戏的表演特点,将自己的体验融入其中,形成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舞台表演风格。在导演实践中,大胆地将歌剧和舞剧艺术融汇在阳戏表演程式中,丰富了阳戏艺术内容。是一位集编、导、演及化妆...
查看更多
戴昌路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瑶族,1962年10月生,湖南省洞口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棕包脑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受棕包脑舞熏陶,10岁拜艺人丰保连为师学习棕包脑舞,系统地学习揣摩各地区棕包脑舞的手法、步伐、队形、套路等,能轻松自如地表演经典的棕包脑舞。2004年带领棕包脑舞蹈队参加湖南省首届民族民间艺术博览会暨湘西州第二届生态环境保护艺术节表演,获一等奖。2010年带领棕包脑舞蹈队参加文化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舞蹈类调演。2012参...
查看更多
向汉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土家族,1942年12月生,湖南省古丈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因从小听父辈们唱挖土锣鼓歌,学到一些土家族山歌传唱要领。参加工作后,认真参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发掘和整理,走遍了古丈县的村寨,虚心向当地著名的土家族梯玛老艺人田光南、李宗央学习,全面系统地掌握了土家族传统节庆活动中祭祀仪式中梯玛所唱歌的唱词唱腔及功用。由于长期热衷于土家族民歌和土家文化的学习积累,在民歌演唱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极大地增强了民...
查看更多
米庆松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瑶族,1957年9月生,湖南省辰溪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茶山号子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向父亲学唱茶山号子。后正式拜师湘西歌王舒黑娃门下学习,全面掌握了茶山号子的打唱技艺,包括打鼓、挖山的场面布局,祭神宴煞的流程,以及喊唱茶山号子歌的技巧,如发声方法、结尾拖腔和“哇”字个数的掌握。演唱风格独特,表演时翻高八度,技巧娴熟。声音奇特高亢,有金属般的穿透力,有着浓郁的地方气息。在罗子山瑶族乡建立了茶山号子培训基地,培养弟子六十余人,大弟子米召乐已完整...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