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2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十九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00)
机构
(0)
政策
(4)
资讯
(231)
清单
(82)
资源
(13)
学术
(61)
百科
(0)
其他
(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节系列报道·中国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代表作品展及研培计划成果展
2017.06.13
专题报道
编者按:我国传统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实践。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当代社会振兴传统工艺,是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推动传统工艺融入当代生活、促进城乡就业及相关文化产业提质升级、提高国家软实力的应有之义、不可或缺之举。本届非遗节“中国艺”板块特别呈现精湛技艺,彰显工匠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代表作品展图...
查看更多
推广生动实践经验 展示优秀保护成果——迎接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2017.06.08
专题报道
“锦绣中华——2017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中的苏绣精品展(摄影:卢旭)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主题: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 口号:传承非遗——在生活中弘扬 在实践中振兴 保护传承非遗 展现生活智慧 活力社区 活态非遗 再过两天,又是一年“遗产日”,与往年相比,今年有些不寻常。2016年,国务院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
查看更多
非遗整体性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
2017.06.07
专题报道
为维护非遗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间,自2007年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探索在非遗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区域实施整体性保护,这是我国非遗保护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求“见人见物见生活”,各地需要经过相当长的周期才能完成。在建设过程中,各地解放思想、大胆实践,通过把非遗保护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保护、文化旅游有机融合等方法,不但保护了非遗赖以栖息的生态环境,也使非遗项目得到了传承发展。现将...
查看更多
十年,写下精彩答卷
2017.06.07
专题报道
自2007年以来,文化部先后批准设立了闽南、徽州、热贡等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涉及17个省区市。参照这一理念和做法,各省区市也设立了特色鲜明的146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有利于在非遗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区域探索整体性保护,这是中国在非遗保护领域的一大创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文化传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当地的社会人文、自然等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失去了特定的环境...
查看更多
关于当前非遗保护工作的几个问题
2017.06.05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传承历史,由政府直接主导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非遗保护工作则是一项比较新的事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提出要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进行保护。其中的文化遗产主要指古迹、建筑群、遗址。随着保护工作的推进和认识的深化,人们意识到那些“无形的”(intangible)、世代相传的、活态的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相应的保护规定。2003年联合国教科...
查看更多
项兆伦同志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7.06.02
论坛
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项兆伦(2017年5月12日)同志们: 近年来,各地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因地因事制宜,创造性地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探索和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我们十分关注各地的探索和实践,经常通过实地调研和信息交流,深入研究,并在制订政策和部署工作时借鉴吸收。刚才6个省市文化行政部门介绍的经验,让我们很开眼界,很受感动,很受启发,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我讲三个部分...
查看更多
探索符合湖南实际的非遗保护传承之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培育“四个一批”
2017.06.01
专题报道
5月25日至26日,2017年湖南省非遗工作会议暨业务培训会议在长沙召开。湖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禹新荣指出,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如何探索走出一条符合湖南实际的非遗保护之路,传承优秀湖湘文化,让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是当下的时代课题。 会议提出,2017年湖南将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巩固抢救保护成果,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促进非遗在不失其本的前提下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夯实非遗保护传承基础 2016年,湖南出...
查看更多
国家文化部评估组来吉首考察“非遗”保护工作
2017.04.17
其他新闻
4月12日,国家文化部武陵山(
湘西
)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评估组来到吉首市,考察吉首市“非遗”保护工作。 评估组先后考察了
湘西
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矮寨小学及坪朗村苗鼓传习所,面对面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全面了解吉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详细询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状况及面临问题困难,深切关注传承人的生活及身体状况。 吉首市目前共有“非遗”项目67项。国家级项目有3个(《
湘西
苗族鼓舞》《
湘西
苗族民歌》《苗族四月八》),其中...
查看更多
整体性保护破解非遗传承难题——访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负责人
2017.03.16
专题报道
象山海达渔鼓(摄影:沈颖俊)自2007年文化部批复设立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来,我国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之路已走过10年,先后设立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达21个。10年来,这些实验区在非遗保护方面取得了哪些经验,又面临哪些挑战?近日,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文化部非遗司负责人。 记者:为何要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负责人:非遗产生于民间,繁荣于民间,与当地的社会人文、自然等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失去了特定的环境,非遗便失去了赖以...
查看更多
委员议政:把脉“非遗”话“乡愁”
2017.03.13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当前已成为中国社会共识,但应如何提振内生动力、延续文脉乡愁?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给出建议。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它的展示吸引了一些市民的驻足观看(摄影:王秋兰) 探索“非遗”扶贫 目前,中国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72项,省级则13087项;已有39个项目跻身世界级“非遗”,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认为,“非遗”保护不应是“凝固”的保护、使其成为文物,“对可以制造...
查看更多
1
29
30
31
32
33
4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