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2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十九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00)
机构
(0)
政策
(4)
资讯
(231)
清单
(82)
资源
(13)
学术
(61)
百科
(0)
其他
(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开创生动局面 提供中国经验——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行稳致远
2018.04.04
专题报道
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开始,我国由政府主导推动的非遗保护工作走过了17个年头。尽管在国际视野下,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开展的时间不算长,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蹄疾步稳,保护成果丰硕璀璨,不仅开创了非遗在当代传承发展的生动局面,而且许多非遗保护的方法和措施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中国经验。 建章立制,构筑非遗保护体系 为了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各...
查看更多
振兴传统工艺,为地方发展提供新动能
2018.03.19
专题报道
新疆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的绣娘们在赶制作品 在今年两会的“代表通道”上,来自贵州的“90后”赤水竹编代表性传承人杨昌芹,带领当地群众依靠竹编发展特色旅游工艺品实现脱贫致富的故事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广大群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的意识不断深化,相关工作次第展开,工作成效逐渐显现。特别是在中西部贫困地区,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像杨昌芹一样通过振兴地区特色传统工艺...
查看更多
非遗生产性保护与精准扶贫密切结合
2018.03.14
专题报道
在不断完善非遗保护体系的基础上,近年来文化部提出了“在提高中保护”“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和“见人见物见生活”3个重要理念,推动非遗回归生活,在当代生产生活中再现活力,并与精准扶贫密切结合起来。 实施研培计划。2015年,文化部联合教育部启动实施了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截至目前,累计有4.8万人通过研培实践树立了自信、得到了启发、增强了能力;学员创作生产的优秀作品和丰富产品,充分展现了广大传承人群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释放后产生的巨大能...
查看更多
文化的力量——传统工艺工作站综述
2018.03.09
专题报道
新疆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的绣娘们在刺绣 “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生活得有力量”——这是新疆哈密普通绣娘阿孜古丽的感言。传统工艺工作站,随着中国传统工艺振兴的步伐,正让文化的力量注入到城市、乡村,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壮大。 为探索振兴传统工艺的有效措施,2016年3月起,文化部陆续支持相关企业、高校和机构等在传统工艺聚集地设立了10个传统工艺工作站,涉及刺绣、木雕、漆艺、金属锻制、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等多个门类。两年来,传统工艺工作站的建站模式在实践中...
查看更多
非遗应传承和传播“两翼齐飞”
2018.02.28
论坛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此两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大有可为。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文脉与文象于一身,它通过生产生活实践过程和物质载体反映祖祖辈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创造,既提供精神享受,也带来物质财富。如传统表演艺术,寓教于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也是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传统医药,在让人祛...
查看更多
湖南“非遗+扶贫”模式探索:“让妈妈回家”
2018.01.19
专题报道
湖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帆到
湘西
调研“非遗+扶贫”工作,与当地主管部门负责人、本土传承企业负责人、绣娘们促膝座谈
湘西
花垣县石栏镇文化站站长、湖南“最美基层文化人”麻正兵(左二)将当地绣娘们组织起来,传承和发展苗绣产业,也让大家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湘赣鄂皖四省非遗联展“非遗+扶贫”主题论坛现场“让妈妈回家”苗绣培训班到“非遗+扶贫”主题论坛现场的绣娘们(前排)与出席论坛的领导
湘西
花垣县石栏镇雅桥村六组,两个孩子的妈妈石玉兰,再也不必像往年那样,担心买...
查看更多
专访湖南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叶伟平
2018.01.11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叶伟平,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历任湖南大剧院纪委书记、湖南省湘剧院党委书记,其间挂职湖南省武冈市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现...
查看更多
2017非遗保护工作: 踏着时代的节拍阔步前进
2018.01.10
专题报道
中国传统表演艺术进社区展演走进四川成都武侯区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摄影:陈曦) 中国传统工艺服装设计展服饰秀(摄影:陈曦) 贵州黔东南州丹寨县宁杭蜡染技艺传习所蜡画制作现场(摄影:王学思) 根深而枝叶茂。2017年,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发展势头愈发强劲。如果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算起,我国由政府主导推动的非遗保护工作已经走过17个年头...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与民俗
2018.01.05
论坛
摘要: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指导着农人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围绕着二十四节气中的主要节点形成了众多与信仰、禁忌、仪式、养生、礼仪等相关的民俗活动。本文就节气中所包蕴的传统民俗文化择要分类叙述,并指出我们应自觉地传承这一文明财富,尊重自然时间,尊重生命节律。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节气时令 时间如风,星移斗转,天道无穷。节气是自然时令,它依据的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因所处位置的关系,接受阳光照射角度、时间的不同,而带来的一系列天文物候变...
查看更多
“非遗点亮美好生活”2017年湖南非遗传统手工艺博览会开幕
2017.12.27
地方新闻
开幕式现场 12月26日上午,“非遗点亮美好生活——2017年湖南非遗传统手工艺博览会” 在湖南大麓珍宝古玩城开幕。本届博览会为期3天,由湖南省文化厅主办,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长沙市文广新局和长沙市芙蓉区人民政府承办,长沙市芙蓉区文体新局、长沙市芙蓉区文艺路街道办事处、湖南大德昌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和湖南荣智文化创意管理有限公司执行。 省文化厅厅长禹新荣、副厅长张帆、副巡视员王鹏,省文化厅办公室主任曾秋甫...
查看更多
1
27
28
29
30
31
4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