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1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十八   
搜索
其他新闻
  编者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先后于2017年3月3日和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两会期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话题引起代表、委员热议。高培芬委员:既要传承,更要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诸城派古琴传承人高培芬长期从事古琴的教学研究工作。今年两会,她带来了“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保护体系,加强行政监管职能”的提案。她认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传承是最好的保护”。她提出,应将优秀的“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小巷三寻“只做生活中的日用品”郑芬兰的小巷三寻已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十几年前,保护非遗还未成为一种共识时,郑芬兰靠着自身对手工艺的热爱以及母亲长年织布给她带来的影响,开始了“小巷三寻”的创业之路。创建之初承受着万人质疑的声音,这个曾经被别人称作“疯子”的女人,屡屡将这种自嘲挂在口边。如今,“小巷三寻”开始一步步走进大众视野,郑芬兰用自己的坚持和毅力终于创造出了一片天地。    让手工非遗融入生活    初次见郑芬兰是在2016年9月的一个非遗博览会上...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传统缂丝作品与缂丝衍生品(中国文化报记者 王学思/摄)新疆哈密绣娘在刺绣从年初“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年尾“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刚刚过去的2016年对于我国的非遗保护领域而言无疑是提振士气、激发活力的一年。无论是广大的非遗传承人、非遗保护工作者,还是致力于非遗保护研究的专家学者,这一年,都给他们留下了许多难忘的瞬间。将那些被提及最多的事...
查看更多
论坛
  编者按:11月30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申请书的单位是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民俗学会和若干地方社区。二十四节气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规律,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到了秦汉年间,完全确立。讲座以二十四节气为话题展开了中国人对时间制度的讨论,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对中国人的农耕文明有着巨大的影响。刘魁立老师一...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通过审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正在逐渐减弱,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人们对节气是否还有依赖?申遗成功之后我国各地对其保护传承应该何去何从?“二十...
查看更多
论坛
“中国河南省登封市有一座古观星台,人们曾经据此观测一年之中时令和季候的变化,从而安排农事活动和日常生活。时至今日,这里依然是年轻一代理解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文化空间……”12月6日,文化部召开“‘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闻发布会,会上播放的这段近10分钟的“二十四节气”申遗片,以优美的画面配以精准的解说,展示了中国各地不同的节气民俗及其意义。 中国代表团在申遗成功现场...
查看更多
论坛
  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开始,我国由政府主导推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工作方针。十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2011年我国非遗领域的首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非...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2016年10月22日,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同志到恭王府考察调研文化部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成果。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同志一同前往。非遗司巡视员马盛德、办公厅副主任李保宗等同志陪同。  雒部长一行来到恭王府“传统工艺创意生活馆”,对正在这里举办的“文化部传统工艺工作站成果展”现场进行考察调研。苏工美展厅集中展示了贵州工作站阶段性成果,涉及服装、饰品、鞋、包,以及生活日用品等数百件,并面向公众进行展销。这些作品都是设计师走村串寨,在乡间农舍与传统工...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王文章简介历任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文化部艺术司司长,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等职。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名誉院长。随着《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于今年7月正式施行,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此跨入“法治时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118个,国家级传承人76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个,省级传承人247人;设立了“武陵山区(湘西)土...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由文化部支持设立的传统工艺工作站新作品日前亮相北京恭王府。身着民族刺绣时尚服装的模特在古宅大院的走秀,拉开了“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主题展的序幕。  今年3月起,文化部陆续支持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和高校到传统工艺项目集中地,与当地传承人、企业和行业组织合作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在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和民间手工艺人的前提下,帮助当地传统工艺企业和传承人解决工艺难题,提高产品品质,培育品牌,拓展市场,扩大就业。目前,已经设立新疆哈密、湖南湘西、贵州雷山等站...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